第1710章 始料未及(2 / 2)

在天稍亮後,隨著視線變得良好,通訊聯絡的恢複,宋軍才發現防線上聚集了大量的敵軍,陣地前的敵軍黑壓壓的如同蟻群一般在向山上攀登。而各處的情況也彙集到指揮部,羅大同等軍將才意識到這是元軍有組織、有計劃的大規模進攻,急忙向行營派出信使稟告戰況。

天明後,元軍的進攻更為猛烈,他們以身著重甲的精銳兵卒為前鋒,利用山勢為掩護向宋軍陣地展開衝擊。緊隨其後的則是隻著輕甲,手持長刀的步卒,一旦前鋒打開缺口,他們便自此蜂擁而入。而再後的則是弓弩手,他們以密集的箭雨壓製宋軍,其間還有神箭手遊蕩其間,以冷箭狙殺宋軍軍官。

宋軍雖然占據有利地形,並配有犀利的火器,但也並非占據絕對優勢。

首先,山中茂密的植被和山勢阻礙了觀通手的視線,限製了機動性,尤其是落下的炮彈被樹枝隔檔,難以大範圍的殺傷敵軍。因此陣地上最具威力的反而是迫擊炮和手榴彈,全是靠它們才能勉強壓製住敵軍不斷衝擊。

其次,由於宋軍戰線拉的太長,加之兵力不足,在元軍不惜代價的人海戰術下顯得防線過於單薄。一旦陣地被突破,守軍便是全軍覆沒的結局,而兵力的匱乏又導致難以組織兵力進行反擊,難以收複丟失的陣地,從而使防線出現缺口,進而危及全局。

再有,此次蒙元出動的兵力不僅遠勝宋軍,且出動的皆是精銳步卒。他們精於山地作戰,能夠充分利用地理地形。且早有預謀,多點出擊,隱蔽了自己的戰役企圖,又考量了雙方戰鬥力上的差距,精心選擇了戰術,使自己的優勢得以發揮。

“蒙元方麵對此戰看來是謀劃已久,打了我們個措手不及?”羅大同同樣十分氣惱地道。

“是啊,從被擊斃的元軍兵卒身上披甲就能看出來!”李振點頭道,“其前鋒身著重甲,外罩鎖子甲,內穿皮甲,雖然不能擋住近射的子彈,但是也難以一槍斃命,讓其可以依然有戰鬥力!”

宋軍裝備的火槍可以射穿蒙元普遍裝備的鐵甲,給其造成致命傷害,而皮甲卻也不像人們想想的那樣脆弱。皮甲的製作工藝也是極為複雜的,其並非是整張皮子製作的,而是分割成小塊,放在模具中經過高溫壓製,增加其的硬度。

工匠將甲片疊壓縫製成甲胄後,還需要反複塗刷生漆。而生漆的作用不僅僅是防腐,還能增加甲片的硬度,而經過多次塗刷晾曬後使甲胄具有了很強的防禦力。所以製作工藝十分複雜,一副好的皮甲需要兩三年才能成功,可以擋住刀砍槍紮,一般的弓弩也難以透甲。

南渡後的宋軍在後期的數次大戰中失利,也是因為軍卒的素質下降,他們使用的隻是五鬥弓,難以射穿敵軍身上的甲胄,自然無法對其造成致命傷害,擋不住他們的衝鋒,失敗也就不奇怪了。而現在進攻的敵軍身著兩層甲胄,雖然使行動受限,卻也降低了傷害,使他們能突到陣前。

“都統,不能再這樣打下去了!”李振言道,“當下敵軍封鎖了所有通路,斷絕了與通州和行營的聯係,他們無法獲知戰況,短時間內難以獲得援兵。應該重新調整部署,保存實力,才能堅持下去!”

“嗯,言之有理,可調整部署必須以守住通路,防敵突圍為前提。”羅大同點頭道,“另外調整部署也要找準時機,不要為敵所乘,導致整條防線崩潰,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不錯!”李振見與其達成共識,在地圖上比劃著道,“現下我軍沿河穀兩翼山地部署,呈扇形展開。而為了防敵滲透,被敵迂回穿插包圍,在每條溝穀和側後布置兵力,導致兵力過於分散,遭到強敵進攻便難念顧此失彼,被敵逐一攻克!”

“汝的意思是在保證通道不失的情況下收縮兵力,圍繞驛道實施重點防禦。”羅大同又不無顧慮地道,“但我們的任務是防止蒙元偽帝外逃塞北,若是其在我軍兵力收縮後,其利用空當突圍逃走,將如何向陛下交待啊!”

“是啊,讓偽帝逃走,我們遠征軍上下百死莫恕啊!”李振也點頭道……

第1710章始料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