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米尼彈(1 / 2)

就是因為這個致命的缺點,直到十九世紀滑膛槍還統治著世界戰場。

但朱琳渼的腦子裏卻裝有終結滑膛槍的發明——米尼彈——的製作方法。

起來其實很無奈,人類在發明線膛槍之後的三百年裏,拚命琢磨怎麼讓鉛珠能嵌入槍管的膛線中,始終無法跳出這個思維定式。

而米尼彈卻是一次大膽的顛覆,它不再用鉛珠做子彈,而是使用削尖的圓柱狀子彈。在子彈的底部挖出一個圓錐形的空洞,並在空洞裏裝一個木塊。

在開槍時,火藥燃燒產生的高壓氣體將木塊頂進空洞深處,木塊擠得子彈尾部膨脹,從而卡入膛線中。

有了這樣的設計,子彈就不必做得比槍管更粗就能產生旋轉,裝彈困難的問題迎刃而解,甚至製作精良的米尼彈比普通鉛珠更容易裝填。

就是這一發明,使全世界的滑膛槍很快成為曆史。

裝備了線膛槍加米尼彈的獵兵,就是這個時代的狙擊手!

在眼下這個滑膛槍主宰的時代,還沒有任何一支軍隊有提防狙擊手的概念。所有軍官都是騎著高頭大馬,穿著和普通士兵截然不同的衣服,一眼就能認出來。

因為鳥銃這類滑膛槍的子彈不能直線飛行,就算你再怎麼瞄準也打不中人家。

但換做線膛槍獵兵,這些軍官就是非常醒目的靶子!

另外獵兵的目標還包括敵人的旗手、鼓手、傳令兵、督戰隊甚至呐喊鼓舞士氣的敵人,從而對整個戰局產生巨大的影響。

就例如旗手,在這個通訊手段極為貧乏的時代,士兵們都是跟著旗走,沒有旗幟隊伍要不了多久就會亂掉。

一旦旗手死亡,會立刻有後補旗手將軍旗扛起來,但如果旗手接連被獵兵狙擊掉,誰還敢再去扛旗?如果獵兵效率高,能迅速解決建虜各隊的旗手,後麵不用打他們自己就潰散了。

不過使用米尼彈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槍管標準化。眼下全世界的火槍都是純手工打造,想要所有槍的口徑完全相同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滑膛槍的鉛彈和槍管之間有點空隙影響不大。

但使用米尼彈的線膛槍則必須嚴格控製槍管口徑標準,否則子彈尾部膨脹之後很可能無法卡入膛線之中。柱狀子彈若沒有旋轉起來,就容易發生橫向翻滾,那樣的話簡直連鉛珠還不如。

好在蘇記鐵場一直在製造燧發銃,現在至少積攢了四千支左右,要從這些槍裏挑選出二三百支口徑差不多的應該不成問題。

若非無法標準化生產,朱琳渼肯定想全軍更換線膛槍。而眼下隻能先裝備幾個連的獵兵了。

魯寧等製銃工匠早就聽陳王殿下來鐵場了,正望眼欲穿,便見他帶著宋應星來了。

朱琳渼直奔主題,先對魯寧等人講了線膛槍的概念。

工匠們都是一副“毫無意外”“早就料到”的表情,在他們心裏,陳王哪次不搞出點兒匪夷所思的新東西才是不正常的。倒是宋應星又一副“沒見過世麵”的樣子,持筆拚命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