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一應的軍器生產工作之後,朱琳渼已有近兩晚沒合眼了,眼圈的顏色烏黑。
嬋依給他拿來了冰毛巾和熱茶,心疼地勸道:“爺,有宋先生和徐司務盯著,您先去休息會兒吧,這麼撐下去身體要吃不住的。”
喬千立刻接道:“對,您放心睡,有事情我立刻叫您便是。”
朱琳渼用毛巾擦了擦臉,感覺整個人都精神了不少。
但他卻搖了搖頭。
如今整個大明存亡的千鈞重擔都壓在他肩頭,根本顧不上休息啊。除了龍衛軍之外,其他明軍部隊的裝備也得他來操心才行。
龍衛軍經過此次擴軍也僅有六千多人,雖然是精銳部隊,但想要獨自對付博洛的七八萬清軍仍是非常危險的。
首先,臨陣之時很容易被敵軍仗著人多形成包圍態勢。此外如果博洛分兵襲擊,龍衛軍也會麵臨分身乏術的境況。
所以必須靠全體明軍眾誌成城,才能贏下這場關鍵性的戰役。
眼下明軍主力部隊的鳥銃裝備率僅有兩成多,大炮則更為稀缺,平均千人還沒有一門炮,刀矛、弓弩仍是主力裝備。就連破虜營的武器在他們眼中都是夢幻級別的。
朱琳渼長歎了口氣,這些部隊本身戰鬥意誌就比較差,再加上武器簡陋,打金聲桓這樣的漢八旗都費勁,對上建虜主力部隊隻怕極難取勝。
不過他對此已有規劃,明軍最急需的武器就是中、重型鳥銃。明軍普遍裝備的三錢鳥銃火力弱,破甲能力很成問題,而且數量太少。
若能補充大量六錢至十錢的鳥銃,使明軍鳥銃裝備率提高到四成,再輔以大量長矛類武器,在麵對清軍時方有一戰之力。
眼下鐵場裏閑置的六錢銃管就有三千根以上,可以調撥給贛州軍器局,讓他們組裝成鳥銃。製銃最難也是最費時的便是銃管,隻要銃管製好,熟練的工匠半時間便能組裝出一支鳥銃來。
另外火器工坊裏現有銃管鏜床十餘台,朱琳渼計劃用這些鏜床再製一批仿製西班牙重型火槍的鳥銃。
西班牙重型火槍雖然射速慢,操作麻煩,但對付建虜雙甲重騎兵極為有效。要知道,這種火槍在歐洲是用來對付三毫米厚的板甲的。朱琳渼估算這槍在九十步的距離便能射穿雙層棉甲。
如果能有效破解建虜雙甲重騎兵豬突的殺手鐧,對於打擊敵軍士氣,同時提振明軍士氣,都將有極為顯著的效果。
其實在萬曆末年,廣東軍器局便已經仿製過重型火槍,名為斑鳩銃。但一如既往地沒受到重視,在生產了百餘支之後便石沉大海。
朱琳渼再次歎氣搖頭,大明就是浪費了大量類似的機遇,最終積重難返,才讓後金撿了便宜。
他上次繳獲了柯永盛的西班牙火槍之後,便照著繪製過圖紙。他將圖紙交給宋應星,讓他帶幾名工匠進行仿製。
除了火銃之外,手雷也是一種能立刻見效的武器。朱琳渼以前還曾考慮過為龍衛軍裝備手雷。但這個時代的手雷得用引火繩點燃導火索,而龍衛軍使用燧發銃,需要排成密集陣型,隨身攜帶火繩將會引起很多麻煩,所以最終隻能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