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戰後披露的相關資料,西陸集團原本計劃在開戰之後就在北玄地區發動進攻,爭取一舉拿下至關重要的夕梵運河。也正是如此,迢曼陸軍才沒把重點放在東邊,其主力部隊全都在陸心海北岸。當時隻是在羅利王國南部的西島上,就有個王牌裝甲師,囤積的彈藥物資足夠使用數月之久。
結果,因為150噸奎寧沒有運到,迢曼陸軍把進攻時間推遲到了10月底,以便避開酷熱難耐的夏季。
哪裏想到,等到氣溫降下來,攻打夕梵運河的機會已經不存在了。
不止是梁夏帝國加強了在夕梵運河的防禦部署,還跟戰場局勢有很大關係,尤其是大陸戰場上的變化。
結果就是,到了11月,迢曼陸軍的個王牌裝甲師全都被去了大陸戰場。
至於攻打夕梵運河,隻能無限期擱置。
相對於損失的物資,這次襲擊造成的影響更加嚴重。
因為擔心遭到潛艇伏擊,所以一直到10月底,籌備到足夠多的護航戰艦,並且完成了反潛巡邏機的前沿部署之後,迢曼帝國才組織運輸船隊前往北孤大陸,重新跟北孤集團進行貿易往來。
不要忘了,紐蘭共和國在此之前就已參戰。
也就是,受潛艇威脅,兩大集團互通有無的海上航運遲滯了接近一個月!
在現代化戰爭當中,這絕對不是事。
充分利用這一個月,紐蘭共和國能夠為迢曼帝國提供足夠武裝10個師的武器裝備,或者是供百萬大軍鏖戰半年的物資。
此外,在恢複航運之後,護航成了迢曼海軍的頭號任務。
雖然迢曼海軍的頭號使命也就是保護海運航線,壓根就沒人想過,要靠迢曼海軍奪取製海權,但是把主力用來執行護航任務,加上布蘭皇家海軍龜縮在港口裏不出來,必然要削減其他方向上的投入力度。
比如,為此放棄在陸心海的作戰行動。
要的話,這才是迢曼帝國把進軍夕梵運河的行動推遲一個月的真是原因。
沒有艦隊支持,哪怕岸基航空兵足夠給力,也未必能奪得製海權,更不要為運輸船隊提供掩護。
在此之後,那1艘大型攻擊潛艇就主要在南夕落洋上活動。
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北夕落洋太遠了,還沒有基地支撐,就算潛艇能過去,持續作戰時間也非常有限。
關鍵,也就是後勤保障。
不別的,就算是大型攻擊潛艇,也就隻能攜帶幾十條雷彈,在用完之後,就必須返回港口,或者是跟潛艇支援艦彙合。如果是長時間的在外巡航,哪怕雷彈沒用光,也要想辦法補充新鮮食物。
得簡單一點,潛艇跟作戰飛機相似,活動範圍受“作戰半徑”限製。
當然,潛艇的作戰半徑肯定要遠得多。
就拿數量最多的“南江”級來,標準裝載情況下,能在距離基地5000千米的海域巡邏45,而且距離每縮短1000千米,巡邏時間就延長5,相反則縮短5。為了獲得最高作戰效率,一般把作戰範圍限定在5000千米以內。即便有特殊情況,也要安排潛艇支援艦配合。
顯然,派潛艇支援艦去北夕落洋,風險太大了。
受此影響,帝國海軍在夕落洋的破交作戰,主要就限定在南夕落洋上。
所幸的是,在大戰初期,封鎖南夕落洋也有很大的價值。
不別的,因為繞過南孤大陸進入東望洋的航線被封死,所以在設計新一代航母時,紐蘭海軍仍然受到望夕運河船閘寬度的限製,沒辦法完全放開手腳,也就必須在具體的性能上做出取舍。
此外還有,西陸集團與北孤集團至少暫時別想獲得玄大陸西海岸地區的資源了。
關鍵還有,在潛艇的封鎖下,玄大陸西海岸這邊的國家,乃至南孤大陸的部分國家都受到了影響。
假以時日,保不準會投入帝國的懷抱。
可問題是,南夕落洋這邊根本就沒有切身利益,哪怕是拿到了製海權,也隻能算是錦上添花。
以當前的局麵,需要錦上添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