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不安因素(1 / 3)

不去夕落洋搞事情,難道回到東望洋,再跟紐蘭海軍打一仗?

產生這個念頭之後,丁鎮南自己都被嚇了一跳,因為他立即聯想到了一個地方,至今沒有正式參戰的奧國。

在東方集團裏,奧國是一個非常特殊,甚至可以是極端的存在。

不別的,奧國享受到的特權超過了梁夏帝國。

雖然造成這一切的,主要是曆史遺留問題,得直接點就是新移民與老移民的矛盾,但是沒人能否認,奧國的特殊性一直就是東方集團內部的頭號矛盾,或者是內部矛盾的主要根源。

前麵已經提到,在第二次全球大戰結束後,準確是大戰的後期,為了加強對西南東望洋的控製力度,梁夏帝國動用包括政策手段在內的各種方式,鼓勵本國與附屬國的民眾移民奧洲。在此後短短數年之內,就有上千萬來自梁夏帝國、狹夷皇國與高巨王國的移民在奧國等地安家。

這一輪大規模移民直接改變了奧洲居民的族群結構。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到第三次全球大戰爆發前,以戰後到達,來自東方國家的新移民已經超過老移民。隻不過,按照約定俗成的規矩,新移民按祖籍國劃分,因此奧國第一大族群仍然是老移民。在新移民中,人口最多的狹夷族也隻有老移民的四成,看上去仍然有非常巨大的差距。

毫無疑問,大量到來的新移民必然引發嚴重的社會矛盾。

戰後,帝國部署在奧國的數十萬占領軍的主要任務,也就是維護社會秩序,遏製與防止新老移民發生衝突。

不別的,在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還通過設立“保護區”的方式,在西尼等大城市實施族群隔離政策,降低維持社會治安的成本。直到新曆1年,最後一塊“保護區”才被撤銷。

隻是,這樣的高壓政策肯定無法長久。

正是如此,才需要給予奧國特殊地位,以安撫利益受到侵害的老移民,讓社會秩序保持穩定。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讓奧國加入東方集團,卻不用承擔成員國的基本義務。

按簽訂的入盟協議,奧國是東方集團的特殊成員國,享受由梁夏帝國,以及其他盟國提供的安全保障,為外國駐軍提供基礎設施、生活物資與政策便利等必要的保障,但是不承擔集體宣戰、軍事動員與無償征用等與戰爭相關,具有強製效力的義務。得簡單點,也就是保留了宣戰權。

這個特權可不簡單。

東方集團能夠成為軍事集團,或者是以共同安全為基礎的軍事政治集團,集體宣戰權至關重要。

得簡單一點,攻擊任何一個成員國,也就等同於攻擊整個東方集團。

為此,任何一個成員國遭到軍事入侵,其他成員國有義務采取包括出兵參戰在內的方式提供援助。

可見,集體宣戰權是保證東方集團行動一致的基礎,更是集團存在的先決條件。

除了奧國,以及同樣在奧洲的西蘭國,包括梁夏帝國在內的,東方集團的所有成員國都要遵守集體宣戰權。

奧國不受集體宣戰權的約束,等於是置身事外。

隻是,在當時,這是平息奧國內部動蕩的唯一辦法。

畢竟,奧國有上千萬老移民,而這些移民的祖輩均來自西方國家,強迫他們向西方國家宣戰,顯然不現實。

也就是這一點,才有當前的怪局。

在整個東方集團中,就隻有奧國與西蘭國置身事外,非但沒有向敵國宣戰,也沒有進行戰爭動員。

關鍵還有,兩國以沒有進行軍事動員為由,拒絕按照戰時標準為盟國提供物資。

別其他國家,即便是梁夏帝國,都得按照和平時期的正常貿易價格,從奧國采購鐵礦石等貨物。

僅就感情而言,這簡直就是在發戰爭橫財。

對此,集團內部是怨聲載道。

不管怎樣,梁夏帝國是盟主,能在奧國與西蘭國打欠條,最後要不要償還,那還未必得準。可是對於其他成員國來,拿出來的全都是真金白銀,甚至得從奧國與西蘭國的銀行借貸。

所幸的是,在去年年底,奧國的立法機構通過一項臨時法案,準許奧國當局為達到標準的進出口企業提供補貼,讓進出口企業按照東方集團的戰時價格標準,向盟國出口有明確用途的戰爭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