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內在因素(2 / 3)

如此一來,要想實現全球大聯合,無疑是癡人夢。

地緣不可避免的成為影響戰後國際秩序的主要因素。

相對而言,地緣一直是梁夏帝國這類大陸型國家最大的短板,或者是沒辦法避開,必須得麵對的大難題。

得直接一點,在沒辦法統治整個世界島的情況下,就必然會遭遇來自地麵的挑戰。

顯然,以迢曼帝國為首的西陸集團就是典型的代表。

此外,在波伊戰爭當中遭受慘敗,也與此有關。

看得再遠一些,帝國在戰後,一直沒有進軍玄大陸,即便在利益有關地區,也主要通過扶持代言人來維護自身利益,在根本上也是地緣的問題,比如不願意在這塊遠離本土的大陸上樹立更多的敵人。

這些地緣上的缺陷一直束縛著帝國的手腳。

與之相比,像紐蘭共和國這樣的離岸國家,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對紐蘭共和國來,需要掌控的,也就是以南北孤大陸為核心的離岸地區,最多在世界島上獲得幾處立足之地。

顯然,跟世界島比,離岸地區得多,也更加容易控製。

關鍵還有,紐蘭共和國跟離岸地區的國家,哪怕語言不一樣,在文化傳統,尤其是宗教信仰方麵,有很強的共通性。

這些共同特點,讓紐蘭共和國能夠用最的代價完成對離岸地區的統治與管理。

要的話,在第一次全球大戰前,紐蘭就已經是離岸地區的霸主,而且霸權地位一直維持到現在。

毫無疑問,在離岸地區長達上百年的苦心經營,以此建立起來的牢固統治地位,以及深入各個方麵的利益關係,本身就是紐蘭共和國在戰敗之後仍然敢於跟梁夏帝國抗衡,保持獨立地位的底氣所在。

可見,真要比地緣,優勢全在紐蘭共和國手裏。

“隻不過,這個問題應該換一個角度來看。”

“換到那個角度呢?”

丁鎮南笑了笑,道:“我們看到的劣勢,其實都是基於傳統的戰略觀點,即不管我們付出多少,都必須麵對來自陸地上的挑戰。受文化、傳統與思想等方麵的影響,我們無論如何都沒法解決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隨勢力範圍擴大,我們的擴張步伐必然放緩,在某個時候達到平衡狀態。也正是如此,紐蘭共和國這類離岸國家,才能夠利用地緣優勢抵消實力上的差距,並且通過持續的對抗,讓我們在日益嚴重的內部矛盾當中轟然倒塌。”

“照你的意思,還會有別的觀點?”李淩直接就問了出來。

“我們真的不能消除地區發展差異嗎?”

被丁鎮南反問一句,李淩一下沒有反應過來。

“就算能,也需要足夠多的時間,至少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這次,反到是白華偉首先搞明白丁鎮南的意思。“不別的,隻是文化認同就需要好幾代人,絕對不是在我們能夠預見到未來能夠實現的。”

“確實需要很多的時間,不過隻要走對了方向,那麼遲早有一能夠將世界島,甚至全世界統一起來。”

“這些太過遙遠,”李淩把話題拉了回來,“就目前來看,既然擁有如此明顯的地緣優勢,紐蘭當局有什麼理由再跟我們耗上幾年?先不別的,隻是三年的戰爭開支,就是一個文數字了!”

“紐蘭共和國要想保持地緣優勢,必須擁有一支足夠強大的海軍,至少能夠阻止我們橫渡兩大洋。”白華偉癟了癟嘴,轉而道:“就算以戰時速度,要想打造一支能跟我們抗衡的海軍,至少都需要三年時間。考慮到我們也會加大投入,也許三年都不夠,最多也隻是勉強夠用而已。”

“這還是次要問題。”丁鎮南接過了話題。

白華偉愣了下,不過沒接話。

“打了幾場大規模海戰,起決定性作用的其實是岸基航空兵,至少發揮了關鍵作用。很明顯,在掌握絕對兵力優勢之前,我們肯定不會進軍孤大陸,更別直接攻打紐蘭本土。以發展的眼光看,別是三年,哪怕再多出三年,我們也未必能獲得足以進軍孤大陸與攻打紐蘭本土的絕對兵力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