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四年秋收,元善還沒有從滄州回到長安而是在準備返回長安,在滄州呆著了半年的時間每都比較忙,但是同樣的每都能夠看到海景。
隻是看多的也不覺得有多好,隨著秋收的到來氣變化都很快臨海的區域本身在冬季就比較寒冷,元善等一眾人準備回去也是有這方麵的考慮,更多的是在長安的百姓浴場項目也需要元善過去親自督建。
這幾個月下來安置區這裏也不是太安靜,隨著突厥人被遷移的人數增加,安置區這裏在短短兩個月之內就聚集了五萬多人,這在周邊幾個州府中是安置突厥人數量最多的,人多就容易出現摩擦,而這些摩擦則是醞釀災禍的開始。
很多人來到安置區之後因為居住的環境跟他們的生活習慣不同,很多人在夏季的時候根本就不在屋子裏居住,而是跑到院子外麵有一些條件的人則是在自家的院子裏搭建了帳篷,這倒是沒什麼畢竟人家在自家的院子。
可是不愛衛生不去公共茅房這就是一個很叫人很反感的事情了,雖然在滄州這邊很多人也不是經常去這樣的茅房條件也不具備,可是他們家中都會有專門用來方便的木桶,可是突厥人就不一樣了他們都習慣了任意施肥,然後搞得安置區很快從一個新建設的試點社區變成了“髒亂差”,這對於對安置區進行的管理的人則是滿是嫌棄,而且為了教化這些人還給他們請來教書先生普及漢語,讓他們能夠在短時間內學會用少量的基本漢語進行交易。
不知道是不是在安置區沒什麼管理生活太安逸了,加上在船廠進行勞動所得到的錢財還有富裕,於是這些人對於這樣的生活則是越來越不滿,不滿的是他們想要得到的東西越來越多。
而在這裏的商人們都是好脾氣,有些交易的時候在突厥人發怒的情況下也不與之發生衝突,可是就是有一些突厥人脾氣暴躁在安置區生活了半個月之後熟悉了這些的情況後在得知商人們很好話的時候他們動手了,很多人突厥人集結在一起開始以脅迫的方式來購買貨物,並且還帶有恐嚇。
甚至安置區的一些地方還被突厥人控製住了,還俘獲了很多的讀書人,就在元善要離開滄州的時候這事件突然爆發。
滄州刺史薑承望第一時間收到了消息,這可是豐收的時候本來對安置區的看守的士兵們是很多的,但是在這個時候一些大唐將士則是回家去勞動去了,要知道大唐采用的是府兵製,專業的軍隊可不是很多,而且這麼長時間突厥人在安置區都非常的安穩,於是適應的減員了一些人。
其實剛開始爆發的突厥人並不是突厥平民而是阿史那部落的一名將軍名叫阿史那吉思同樣也是一名東突厥中的貴族,原本這樣的人不應該被分配到這裏的但是在逃亡被抓獲的時候隱藏了身份,結果沒有跟著他們的部落首領被押往長安而是本送到了這裏,經過一些時間的適應算是了解了這裏的情況,在他的印象中這樣的管理監視對他這樣的貴族來還真是第一次見到。
如果周圍都有重兵把守他自然不怕,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在安置區加上新來的人這裏聚集著五萬突厥人,而他的名字中的阿史那貴族的這個姓氏則是讓他在這些人中很快占據著地位,尤其是一些戰士他們以為雖然成為了俘虜但是他們一定能夠逃出這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