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機製引進來
第二天早上,我從昨天晚上周素琳幹事送來的高三年級和補習班的課程表,瞬息之間,發現大禮堂補習班的物理課,已經不再是上學期的陳波(陳田仁)老師擔任了。而是由旁邊的補二班上物理課的教研室的李奕斌老師代上。
頓時之間,我突然感到有點奇怪。要知道,在兵書上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名言:“臨陣換將,乃兵家之大忌也!”。此時,我總是感到此事,實在是有點過於突然,一時之間,內心裏總是有些想不通……
現在,距離1981年高考的預考,已經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了,如此“任務繁重,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如果再調換任課老師的話,一時之間,怎麼讓學生能夠在短期內適應呢……
但是,我仔仔細細地一想,像如此“臨陣換將”,一定是經過了領導的深思熟慮和權衡利弊其中的得失之後,才會下定決心大膽調換的。
當然,我隻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師,至於老師的工作調換,這都是屬於上級領導部門的職責範圍內的事情,而自己作為一個班主任,一個普通的老百姓,當然是無權過問了。
想著,想著,真是有點讓我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但此時,卻讓我突然之間,想起了這樣的一件讓人深思的事情……
記得,就是在上學期的段考之後,具體負責補習班工作的梁健英主任,他曾經在我的麵前,偷偷地對我說過:
“負責教育的李培剛副縣.長,曾向我反映過一件事,他說:‘根據縣.委、縣政.府大院內在大禮堂補習班學生反映,擔任數、理、化的老師,上課最好的是數學和化學,最差是物理。其它各學科,一般還算不錯……”
記得,我當時曾經是這樣地回答梁健英主任的:
“梁主任,我在上學期初,曾經抽時間親自聽過各個上過大禮堂補習班老師的課。我從中就發現,在上物理課的時候,課堂總是最嘈雜的,甚至連我坐在後麵都聽不到……”
說到這裏,我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曾在陳波麵前誠懇地告誡他說道:
“後來,我曾經多次向陳波老師反映過,告訴他板書的字體,一定要寫得公整和盡量地大些,課堂上講話的聲音,也要盡量宏亮點,速度相對要慢些,特別是,對一些學生難懂的問題,盡可能要講得深入淺出些……”
後來,我從期末考試的成績,跟旁邊的補二班進行比較,我從中發現,在數理化三科中,兩個班在高分層的學生人數,又是大禮堂補習班的物理這科最少。此時,我心裏就已經知道,物理在教學上是有值得加以改進的地方了。
似乎是又過了十多天以後,在當高一、高二年級回校開學上課的時候,聽說陳波老師,他已經被調到了城廂中學任教去了。
在這裏,我要說說陳波老師,關於我從別人口中所知道的一些簡單情況。
其實,他是一個“文.革”前,就在桂林廣西師範學院物理係本科畢業生。六十年代初,就分配到了我縣下麵的鄉鎮初中任教。現在,他已經是一個年過四十五、六歲的中年人了。
也許,是由於其它種種說不清楚的原因,至今,他還仍然是孤身一人。
到了進入“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特別是,自從恢複高考以後,一時之間,他便被選擇到了重點高中博中任教。
要知道,當年能夠找到一個是“文.革”前的大學本科畢業的老教師,讓他擔任應屆畢業班和補習班的課程的話,那簡直是如獲至寶了。
頓時之間,陳波老師被調出學校的“臨陣換將”的新聞,就一傳十,十傳百地在學校的老師當中,迅速地傳開了,瞬息之間,就如同平靜的湖麵上,引起了一陣陣的波瀾,人們在暗地裏,正在紛紛揚揚地議論開了。
其實,他們所議論的主要焦點,就是下麵的幾個方麵。
一方麵,普遍都認為,重點高中博中所用的人,必須是深受學生歡迎的,如果要是學生不歡迎,就是他有多高的學曆也不行。因為學生不歡迎的老師,學生怎麼能將功課學好。學校自然不敢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