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東南無盡戰爭的本質(1 / 3)

額,今寫的有些累,章節也大些,就這一章了

~

哪怕在後世的一些特殊年景裏,民間有法是:寧做城市裏的一條狗,也不做鄉下人。

大宋也有這種法,大抵就是寧做東京城的一條狗,也不做鄉下人。且大東京的人把除東京之外的人,都看做鄉下人。

池州的戰亂,以及寒地凍的時節,沒影響到東京作為當今世界中心的繁華,這個一大早街道上已經車水馬龍,幾個官市外圍充滿了擁堵和混亂。

這時代的東京人很幸福,有皇帝特例下撥的冬季炭火費,此外還有全國各地通過漕運源源不斷運抵京城的平價炭火,治安也相比其他好的多。

“閃開閃開!都特麼閃開!八百裏加緊!”

城門開啟後的大雪中,一個像是乞丐的人大聲吆喝著就衝進了東京城。

因嚴寒的封堵,來自池州的軍報現在才到。

中堂內,頭發已全然花白的蔡京正看著池州來的文書。

這是一封非常奇怪的文書,遞給助理宰相何執中查閱後,老何神色古怪的微微躬身,“文書是真文書……奇怪,不是池州文書,而是池州石埭縣吳誌祥的湊報。”

蔡京焦急萬分,因為這代表池州告急被圍,甚至連消息都送不出來。看似叛軍的軍力也不夠,無法將縣份一起圍死。就此後知後覺的石埭縣知縣吳誌祥的奏報,現在才到中堂。

這份吳誌祥的奏報毫無驚喜,事實上他隻大抵了“叛軍勢大池州告急”這八個和主題相關的字外,就很少提及池州戰事的細節,大多是陳述貴池縣尉、池州戰役總指揮趙誠的各種幺蛾子。

譬如趙誠粗暴又桀驁不馴,威脅毆打官員的事老吳花費了七百多字明,然後還,在形勢危急之前,趙誠至黎民百姓於不顧,拒絕了各縣的請軍文書、把軍事力量全部集中於州城,最終斷送於十裏亭等等等。

大抵上這份文書講的就是這些事,慷慨激昂囉裏囉嗦。主要是彈劾問題官員趙誠的,至於池州圍城程度到了什麼地步,花費的筆墨很少。

“執中,你怎麼看?”蔡京也神色古怪了起來。

被這樣問老吳也很尷尬。

趙誠雖然隻是個縣尉,芝麻官都談不上。但成分可複雜了,乃是蔡攸保舉,蔡京親筆批的。

事實上到現在為止池州到底發生了什麼細節,中堂是完全不知道內幕的,也不關心,結果才重要。

其結果是池州告急,州城連消息都送不出來。

對朝廷來這是個非常大的事件。從趙誠的池州戰役臨時總指揮任用看,表麵是黃文炳授權,但實際誰都知道,沒有蔡攸的認可,趙誠不可能指揮得動池州。

也就是否定趙誠倒是簡單,理由多著呢。隻要結果是戰敗,他往前的幺蛾子全部都可以成為理由。正居於此,吳誌祥機智的覺得戰敗基本成為事實後,才抓緊機會上書彈劾,這等於給池州戰敗找個背鍋俠,讓大佬們不至於太尷尬。

理論上這就是官場規矩,哪怕趙誠是蔡家的人,蔡京親點的,也會出現棄車保帥的棋路。這無可厚非。他兒子蔡攸隻需承擔少許的用人失察責任。

問題在於,吳執中知道當時石埭縣事件內幕,知道趙誠和吳誌祥的心病由來。

之所以知道,是因為在池州告急前,自己那寶貝兒子何誌上了這些老狐狸的當,書生意氣的卷入了池州事件,還放了錯,被趙誠拿住了辮子。

其後兒子來信酸溜溜的:蔡娘子快姓趙了。

就是何誌這句曖昧的話,讓吳執中現在難以抉擇,無法判斷趙誠和蔡家的捆綁有多深,如果踩錯了,到時候宰相的長子跳出來力保趙誠,那就變成和蔡家剛的政治大戲。

“下官覺著這事要客觀看待,吳誌祥這根本不像一封軍報,較少提及池州戰役細節,他又身在石埭縣,於是下官認為,很大可能是吳誌祥都不了解內情。既然連本質問題都不了解,那麼他其他辭值得商榷,存在誤會可能。”

吳執中最終了這略偏向於趙誠的話。

蔡京笑笑,感覺吳執中話很貼心。就是這原因他還中堂行走,否則應該一腳把他踢飛去比池州還亂的地方知州了。

但實際有苦自己知,現在蔡京雖然笑,實際看似瞬間老了三歲。

總之不論如何,這次的事壓不住了,幾麵起火的就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