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968年,冬。
此時正值傍晚,月朗星稀,臨安城中夜市繁華,大紅燈籠高掛,屋角梁上橫牽著的粗繩橫跨過人們的頭頂,各盞燈籠高懸,將街道照耀的無比清楚。
剛入冬的天氣,夜裏的風已經開始滲人,街上的人們穿著厚厚的棉襖,小攤小販吆喝著叫賣聲,有小孩子追逐的身影從街這頭跑到那頭,遠遠地圍院裏有狗吠的聲音傳來,夜市中心的酒樓裏,風吹動窗口的帳簾,紫的粉的,混合著曖昧的香氣隱約飄散在空氣裏,樓台上男人們熱鬧的高碰酒杯,粗嗓門扯著不雅的笑話,不時伴隨著銀鈴般的少女嬌笑。
這是和往日一樣的普通夜晚,當然,隻是對此時街上的人們而言。距離夜市大概五百米的距離,燃放著鞭炮的王家宅院門口,正賓客滿席,石階前不斷停下各種美輪美奐的大轎,有穿著豔麗的女子和錦袍玉帶的男人攜伴進入,門前的小廝不斷的對來人弓腰欠身,嘴裏說著討喜的話,帶眾人入宅。
穿過華麗的門廊,繞過氣勢澎湃的大花園,王家大宅的主廳裏,已擠滿了被主人邀請而來的尊貴賓客。
帶著誘人香味的美味佳肴不斷的被侍女端上,主廳裏人們的笑聲傳得很遠,直到屋後隔著幾條走廊的臥房中。
月色下,那雕花門窗上貼著大大的紅色雙喜,門前站了許多伺候的侍女,還有一個媒婆打扮的女人,不時摸摸自己頭上的大紅花,拿著鏡子左照右照,再三確定自己的打扮沒有差錯。
而和媒婆隔著一道房門的裏屋,隱隱有低低的哭聲,不時傳出。
“哎呀,我說良家小姐,你就別難過了,今兒個是你的大好喜事,這姑娘家一生就這麼一回驚天動地,都被你哭過去了,以後要後悔可沒地方找去啊。”
那媒婆扯著尖細的嗓門,衝著房門裏的新娘子勸說今天的第一百零八遍,心裏也正納悶,這姑娘哭起來怎麼沒完沒了,那眼睛裏裝的難道是大海不成?
這廂不得其解,那廂裏屋內,大紅蠟燭把整個屋子都襯得像是要燒起來,白牆上貼著大大的囍字,房梁上垂掛著大紅的綢帶,同樣被布置成紅色的木雕大床上,正坐著一個蓋著喜帕的新娘子。
那新娘子不時發出幾聲抽泣,似乎周圍的喜慶之感完全感染不到她,她的雙手交疊在膝蓋上,繡著喜鵲銜花的喜帕下,雙肩隨著她每次的抽泣而顫動。
朦朧的光線裏,那新娘子看起來纖細單薄,大紅的喜服穿在身上,像是有些不合襯,雖然那刺繡精致,衣襟和袖邊都縫著一圈金線,肩頭垂著串著珍珠的流蘇,衣裳前麵是大氣的鳳鳥展翅,百花齊鳴,不過此時卻似乎沾染了主人的傷感,那展翅的樣子看著就有些傷感。
王家宅院一整晚鞭炮火燭的,酒杯碰撞之聲不絕於耳,不知道過了多久,屋外的大街上傳來打更人的聲音,夜色逐漸深了,這王家的宴席才慢慢偃旗息鼓,賓客滿意而歸,留下一大堆需要人打掃收拾的攤子,不過這無所謂,王家光下人就上百,還不算上那王家老爺十八個姨太和無數子女。
說起這王家,算是臨安城地方一霸,家裏有錢有權,王家老爺子和臨安知府係酒肉朋友,那臨安城最繁華的大街上,就有好幾家鋪子屬王家所有,隻是這王家人雖經商有一套,卻多半不學無術,大字不識幾個,王家女兒多半嬌縱任性,琴棋書畫是樣樣不知,但因為生在好人家,攀龍附鳳而來的女婿到也不少,再說那王家兒子,和他們爹一樣貪婪好色,幾個兒子都娶了好幾門媳婦兒,一家人都住在一起,真真是鬧起來天都可以給他們掀翻了。
而這一回大擺宴席的,是王家老爺子最疼愛的幺子,王大奎的婚宴。
這王大奎比起前麵幾個哥哥,還算學好的,認得一些字,也有一些小聰明,重要的是為人不算壞,心腸尚佳,鄰居街坊都叫他做大奎,他也不生氣,就是人胖了些,眼睛眯起來就看不見了,一走路全身的肉都在抖,不過和他那些哥哥的壞心腸比起來,這大奎看起來就可愛了好些。
隻是最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大奎的性格突然轉變,平常喜歡的都不做了,偏偏學了父輩那些混的,吃喝嫖賭樣樣都來,心腸也惡毒起來,上一回一個六歲小童不小心髒了他鞋子,他竟提腳就要踩死人家,換做平日,他是萬萬不會做這等事情的,弄得周圍的鄰居都一陣唏噓,覺得他是中了什麼邪。
這話一傳就傳的臨安城人盡皆知,弄得王老爺子也不由得擔心起來,後來找了個法師看看,那人也不知道搖頭晃腦了些什麼,就告訴王老爺子,隻要娶一個女人回來,那大奎的病就好了,至於要娶什麼女人……那法師又掐指一算,浮塵一揮,伸手一指——
“臨安城西南麵,屋簷下有風鈴的那一家。”
說做就做,那王老爺子立馬親自帶人去了西南麵,果然就看到一家雜貨鋪二樓的屋簷下吊著一隻風鈴,而那家的女兒,正是臨安城出名的小美人,良寧。
說到這個良寧,也算是個神奇的,周圍的阿婆阿媽都叫她做阿寧,喊著親切又可人,這阿寧原本也就長得水靈靈的,白皙的肌膚,俏皮的杏眼,小鼻子小嘴的,一彎柳眉,讓人看著就覺得如沐春風般舒服。
這良家夫妻都是老實人,開著雜貨鋪做些小買賣,三餐管飽而已,兩夫妻據說一直沒有孩子,後來去了什麼廟宇裏求神仙,回來沒多久,就得了一個小女兒,樣貌又好看,性格也溫婉,這到了及笄的年紀,好些男人來求親,隻是阿寧一個也沒看上。
不過,這市井人家,小街道小巷子的,也不缺東西家常,就有人說起啊,這阿寧看著沒有心上人,其實早就名花有主了,說對方還是個有頭有臉的小少爺,樣貌也長得好,家世也沒得挑,隻是人不是臨安城的,老家在開封,這阿寧家的人舍不得閨女嫁得天遠地遠的,所以一直猶豫著沒應下來。
這事其實王老爺子也是知道的,要說這阿寧,看著倒確實合王老爺子的胃口,想著與其嫁到那麼遠去,不如給了自己兒子,他們王家也算是別人擠破門想進來的地方,便覺得這是一箭雙雕的計策,抬手就讓下人進去,先就給了一千兩的定金,還承諾阿寧爹娘,之後會送更好的聘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