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親戚朋友還會苦口婆心地勸陳先生,但見他一直執迷不悟、無心悔改,便都逐漸疏遠了他。
最後隻剩下外婆,始終相信陳先生會改過自新。不論何時,隻要陳先生開口要錢,外婆一定會給他。即使手頭不方便,她也會借口自己需要花費,跟其他兒孫要錢。
其他兒孫知道老太太的目的,每次總會勸她別再理會陳先生,隻是外婆疼愛外孫的感情大過理智,她還是一次又一次地資助陳先生。
一直到臨終前,外婆特地把陳先生叫到病榻前,用布滿皺紋的手撫著他的頭,苦口婆心地說:“孩子,別再賭了,我在世的時候還能照顧你,等我走了,還有誰能護著你?你也不小了,趕緊找一個正經工作,安定下來。”說完,外婆掏出了一大包錢,這是其他晚輩孝敬外婆的,外婆一直偷偷攢著,現在她把這筆錢留給陳先生當手尾錢。
外婆死後,陳先生痛定思痛,他戒了賭,打算擺攤賣小吃,重新步入正軌。
可是擺攤需要本錢,由於陳先生年輕時惡名昭彰,不論他如何拍胸脯,保證自己已改過自新,親友們依然認定這是他騙賭本的表演,沒有一個人願意借錢給他。
不得已,陳先生隻能帶著這筆手尾錢來了當鋪。
陳先生回憶到這兒,急切地告訴我:“我不能把手尾錢當本錢花掉,也不能把它們存進銀行,因為等我再領出來就不是原來的鈔票了!想來想去,我隻能把這筆手尾錢當作一個當品,來換取做生意的本錢。”
我聽完這個故事,看看麵前的陳先生,再看看餅幹盒裏的舊鈔票,感受到了他重新做人的決心,也感受到了外婆對他深沉的愛。我甚至覺得,他來我的當鋪而不是別的當鋪,也是冥冥之中受了外婆的指引。
我低頭隨意翻看鈔票,裏麵有好幾張已經殘破不堪了。但我還是問陳先生:“這裏麵有多少錢?”
他答:“總共十萬。”
一般當鋪收取物品都是以低於市價好幾折的價錢支付,而陳先生的“當品”雖然不同於其他,但也不能壞了規矩以原價計算。我一沉吟,最後算了九萬給他。
我雖然收下了這個當品,但問題又來了。一般的當品通常都要收入庫房,但是這筆手尾錢意義非凡,如果和其他當品一起入庫似乎不太妥當。
我左思右想後,決定把這筆錢放進冰箱裏,既不會被蟲咬,也不容易變質。
陳先生直說沒關係,隻要好好保管就行。
很快,陳先生用九萬元開了一家海鮮小炒店,因為用心烹調、認真經營,很快就在地方上打出了名號。
又過了三個多月,陳先生就來贖回了手尾錢。
現在,我還會偶爾和客人們講陳先生的故事。
大家都感慨:陳先生年少荒唐,失去了優越的生活與親友的信任。隻有外婆始終不離不棄,在離開人世前還留了筆手尾錢給他,換回了他的大徹大悟和回頭是岸。可惜啊,此時已是“子欲養而親不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