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男孩兒還是生女孩兒
孩子特征與遺傳生命誕生於精子和卵子的結合,然後受精卵經過許多次分化,才逐漸發育成為相似於父母的胎兒,這是由於父母的遺傳基因傳遞給了這個受精卵的結果。
孩子身材的高矮、體型的胖瘦、膚色的深淺、眼睛的大小、鼻子的高低、耳朵與牙齒的形狀、毛發的密度、智力的好壞,以及一些疾病和抵抗能力等,都與父母的遺傳有關。
比如說,父母的遺傳基因裏有“高”的符號,生下來的孩子日後往往長成高個子;反之,子女的身材就比較矮。同理有的人不管吃什麼都發胖:而有的人卻怎麼吃也長不胖。
當然,諸如身高、體型、壽命、智力等一類的遺傳,是多因子遺傳,它們既決定於父母的遺傳性狀又受環境因素的影響。這就是在同一個家庭的孩子中,那些從小有較好的環境和營養條件,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孩子個子長得比較高的原因。
孩子的血型決定於雙親的血型基因,而基因是成對存在的,並且有隱性、顯性之分。所以,孩子與父母的血型雖然有一定的內在聯係,但又不一定完全相同。父母均是A型血型,子女血型可能是A型,但也可能是O型。所以說,隻能根據血型判斷其子女可能和不可能出現的血緣關係,而不能作出絕對的肯定。
由於遺傳使得親子之間具有相同的特質,有些病症也因此遺傳給下一代,例如,雙親之中任何一方如果患有血友病、紅綠色覺異常(色盲)、夜盲症、假性肥大症、肌肉萎縮症等病症時,也會遺傳給他們的子女。
這些疾病或症狀,雖然都是由雙親遺傳所致,但是男孩兒和女孩兒所表現出來的形態卻不同。利用胎兒性別選擇法,可以有效地預防各種性連遺傳病。
所謂性連遺傳,就是性染色體上的遺傳因子會隨著性別不同而遺傳。已知的性連遺傳疾病有許多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血友病和色盲,其遺傳因子都在X染色體上。
男孩兒女孩兒的區別在哪裏雖然受孕的那一刻起,孩子的性別就被確定了。但是,若要使他或她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孩兒或女孩兒,還有許多因素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染色體決定了一個嬰兒是男還是女,那麼怎樣成為女孩兒或者男孩兒呢?科學家從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意識到這一點了。1957年,三位美國科學家跟蹤了105個嬰兒的成長。這些嬰兒由於染色體或激素分泌的異常,出生後人們無法從外部的生殖器官判斷他們的性別。結果這些嬰兒完全是按照父母的養育方式確定自己的性別角色。
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傳遞的信息以及對他們的期望,是根據孩子性別的不同而不同的。正是由於這種傳統的態度,使孩子逐漸地發現了自己的性別,分析社會對他的性別的態度,作出符合人們對他的性別所期待的行動,從而成長為一個女孩兒或男孩兒。
懷孕的前6周,女性胚胎與男性胚胎幾乎看不出什麼區別。從孕7周開始,胎兒的性器官開始發育。到孕11周左右,男孩兒的陰莖、睾丸基本形成,而女孩兒則形成陰蒂、大小陰唇。
性器官的不同使得孩子出生時很容易分辨性別。其實,在3歲之前,女孩兒和男孩兒的區別都不是很大,他們的身高和體重的成長曲線幾乎一樣。
3歲以後,同齡的男孩兒一般會比女孩兒高1~2厘米,體重也略重600克~700克。這些區別是由於男孩兒體內分泌的睾丸素使得男孩兒身體的發育更快。同樣,也是由於這種激素,使男孩兒的行為不同於女孩兒。某些研究同樣表明,男孩兒比女孩兒更需要釋放自己的能量。
醫學成像技術可以清楚地表明,男人和女人(嬰兒也是如此)大腦活動的優勢區域也不同。比如,如果說女孩兒在語言方麵更強的話,男孩兒的空間識別能力可能更勝一籌。
目前,有些專家認為,在胎中作用於性器官發育的激素,同時也對大腦發育構成影響,它更傾向於激活某些神經元的連接,同時抑製其他神經元的連接。
另外,男孩兒與女孩兒之間的差異還可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新生兒時期的差異
提前出生的男嬰比女嬰多,而且男嬰較大,肝髒雖然較輕,心、肺和腦卻稍微大些,不過,女嬰較成熟,心跳較快,每分鍾比男嬰多跳6—8下左右,全身神經係統發育較多。
據英國牛津的公園兒童醫院科研人員觀察,女嬰較注意聲音和顏色,男嬰較注意物體的形狀;女嬰的動作是規律性地張嘴、笑和吸吮,男嬰的動作主要是驚跳。
男孩兒比較容易生病,這是有醫學根據的。實際上,男孩兒在嬰幼兒時期的死亡率比女孩兒高,而且,腸套疊及川崎病等較易發生於男孩兒身上。
女孩兒比男孩兒健康,不易生病。這是因為女孩兒的成長過程較快,即使受到疾病等外來的刺激,也會因為身體內部已經成長,所以抵抗力比較強。
2.生理的差異
女孩兒比較早說話,比較早脫離尿布。到上小學的年齡,男孩兒的發育比女孩兒慢。
這除了男女差異之外,還有個人差異,並不是因為女孩/L什麼都發育比較快。
女性肌肉的力量比不上男性的一半,而男性的體重幾乎有一半是肌肉的重量,隻有14%的體重是脂肪,男性的肌肉主要分布於軀幹和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