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優生優育計劃(6)(1 / 3)

由於此時的胚胎還隻是萌芽狀態,所需的營養很少,不致因妊娠反應影響發育。等到胚胎進一步生長發育時,各類瓜果蔬菜、魚肉禽類等均已大量上市,為孕婦和胎兒及時攝取各種營養創造了有利條件。

到寒冷的冬天和乍暖還寒的初春攜帶著流行性感冒、風疹、流腦等病毒姍姍而來時,胎兒已超過了三個月,平安地度過了致畸敏感期。

等到嬰兒呱呱墜地時,正是氣候宜人的舂末夏初階段,各種新鮮主副食品又開始充足供應,使產婦獲得全麵豐富的營養,保證了母乳的質量。

孩子滿月後,時令已人夏,綠樹成蔭,空氣新鮮,陽光充足,便於室外活動。孩子半歲該增加輔食時,又已順利地避過了夏季小兒腸炎等腸道疾病的流行季節。

到了孩子學習走路,開始斷奶的一周歲,則又是舂夏之交,氣候溫和,新鮮食品充足,為孩子的生長發育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當然,我國各地氣候條件差別很大,應該因地製宜來考慮。如在溫差對比不強烈的南方的一些地區,女性則可根據當地流行病發生情況及營養供應條件,選擇適宜的季節受孕。

受孕心理對胎兒的影響

絕大多數青年男女組成家庭後,在極大的喜悅中,盼望著與自己血肉相連的新生命的誕生,以寄托他們的希望。持有這種心理的夫婦,當然對受孕有了積極的心理準備,這為胎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良好的受孕心理是胎教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事實上,大多數母親得知懷孕後會感到興奮和焦慮,內心會充滿矛盾。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用不著對此感到內疚。

如果夫婦缺少受孕的心理準備,稀裏糊塗地懷孕,一切任其自然發展,這對即將出生的孩子來說,是不夠負責任的。當然,也就不能對胎兒產生積極的影響。

有些青年夫婦由於工作、學習、生活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暫時沒準備要孩子,但又沒有有效地采取避孕措施,一旦懷孕,他們往往猶豫不決。

有些夫婦對懷孕持反對或排斥心理,甚至覺得懷孕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或因生活受限而痛苦不堪。一些婦女得知懷孕後變得壓抑,甚至想去作流產。

此外,還有一些夫婦盼子心切,一心隻想生男孩兒,從心理上不能接受生女孩兒。或者是婚姻生活不幸福,想生個孩子來維係日漸分裂的婚姻,彌補精神上的空虛等。

諸如以上的種種受孕心理都是不健康的,當然也就不能對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健康成長起到積極作用。

妊娠中的營養

胎兒的生長發育完全依賴於母體的營養供應,孕婦的營養狀況直接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孕婦營養不良會使胎兒發育受阻,導致新生兒體重輕。而新生兒的體重越輕,出生後第一周的死亡率就越高,這和胎兒期的營養不良密切相關。

生長發育受阻,特別是中樞神經係統發育受影響,腦神經細胞的形成、細胞增殖的數目、髓鞘的形成及神經突觸數量都是在妊娠後三個月,即25~40周至出生後半年內一次性完成的,因此這個時期被認為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如果缺乏營養,影響神經細胞增殖,是無法彌補的。

營養不良的胎兒從出生後到學齡前有30%出現精神或智力異常,反應遲鈍,記憶力差等現象。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也應注意防止營養過度所產生的危害。

孕婦進食過多,可使胎兒肥胖,也會影響其神經係統的發育。同時,胎兒過重,會使產程延長,甚至發生難產。所以,一旦懷孕,為了胎兒的健康,應該重視這一時期的飲食。

妊娠早期,即懷孕前三個月,由於胎兒生長發育緩慢,孕婦對飲食中熱能及營養素的需要量及食物攝取量基本上與孕前相同或稍有增加。但此時孕婦常有早孕反應,即輕度惡心、嘔吐、厭食、厭油、偏食、嗜酸等,以晨起和飯後最為明顯。在妊娠反應時,配食原則是易消化,少油膩,味清淡,少吃多餐。在不妨礙健康的前提下,盡量適應孕婦的胃口,提供孕婦所喜好的食物。

早晨起來可以吃些幹的澱粉類食品,如烤饅頭片、烤麵包片、蘇打餅幹、甜餅幹等,每餐食量不宜過多,以不引起嘔吐為宜。有些孕婦喝湯或吃油膩食品會引起嘔吐,稍稍休息後再設法補食;嘔吐嚴重者,要多吃蔬菜、水果和偏堿性食物,防止酸中毒:同時應給予足量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以減輕妊娠反應。即使吃不下任何食物,也要攝取水分。

此時不能僅考慮營養而勉強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因為惡心時胃功能減弱,這些食物難以消化,反而增加胃的負擔。一般午飯後惡心嘔吐減少,因此,可在午餐多吃些、吃好些,飯後一定要休息。晚餐進食少量易消化的食物即可。

當然可能有例外,應根據情況具體安排。盡可能減輕孕婦的精神負擔,力爭所攝取的膳食能保證基本的營養需要。妊娠反應嚴重完全不能進食時,應請醫生處理。

妊娠中、晚期,早孕反應多已停止,胎兒生長發育增快。中期每天體重增加約10克,晚期更為迅速,各種營養素及熱能需要相應增加,應特別重視此時的營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