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直肌分離的人,穿上腹帶後再做。
鍛煉應該持之以叵,每日堅持方可有效。
室內空氣要新鮮,心情要愉快。室內溫度適宜,以輕裝進行鍛煉為宜。
哪些產婦不宜做產後體操
產後體操需要消耗——定的體力,要調動全身肌肉參與,因此,不是所有的產婦都能做。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產婦不宜進行體操鍛煉。
產婦體虛發熱者。
血壓一直較高者。
有較嚴重的心、肝、肺、腎疾病者。
貧血及有其他產後並發症者。
做剖宮產手術者。
會陰嚴重撕裂者。
產褥感染者。
產後自我按摩
產後第二天開始就可以進行自我按摩。產婦仰臥床上,在腹壁和子宮底部(約在肚臍下三寸處)用拇指進行按摩。在腹部兩側及中下部輕推按揉,沿結腸環走向進行按摩。
每晚按摩一次,每次5分鍾~10分鍾。按摩可以刺激子宮肌收縮,促使子宮腔內惡露順利排出,同時增加腹肌張力,刺激胃腸蠕動,預防內髒下垂,防止靜脈血液的瀦留。
產後運動的注意事項
產後進行適當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熱量消耗,防止早衰,恢複生育前原有的女性美。但是,產後活動應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活動範圍和活動量,逐步由室內走向戶外。
產後運動的形式可選擇散步、快步走、保健操等。動作幅度不要太大,用力不要過猛,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剖宮產的產婦應從拆線後開始運動。陰道或會陰有傷口的產婦,在傷口恢複以前應避免進行促使盆底組織恢複的運動,應從輕微的活動開始,逐步進行運動。
如果是經陰道分娩,可以嚐試雙膝並攏,搖動骨盆。如果已適應了這種鍛煉方式,再試著在戶外緩慢行走,也可以用童車推著寶寶散步,但是不要使心跳加速,促使隻要感覺血液循環加快就行了。逐漸把散步的時間延長到10分鍾一15分鍾,然後再延長到30分鍾。
當感覺身體能夠承受這樣的運動量時,在醫生的允許下,可以選擇安全的健身運動,逐漸加大運動量,千萬不要太勉強或過於勞累,以自己精神愉陝、不過度疲勞為限。
運動前應當排空膀胱,不要在飯前或飯後一小時內進行。運動出汗後,要及時補充水分。每天早晚各做一次,至少持續兩個月,時間由短到長。
產後腹痛的處理
產後一周內,有些產婦時常出現陣發性下腹痛,疼痛嚴重時,可在小腹部摸到或見到子宮明顯變硬並隆起,同時惡露排出增多,醫學上稱之為產後宮縮痛。
產後宮縮痛多見於經產婦或急產婦,強烈的子宮收縮使子宮壁神經纖維受壓,子宮組織缺血、缺氧,因而引起腹部疼痛。哺乳時子宮收縮更明顯,所以疼痛就更顯著。
此外,若子宮腔內存留有血塊、大片胎膜、殘留的胎盤小葉,也可引起產後宮縮痛並出血。疼痛一般出現在產後第一天,以後逐漸減少,以至完全消失。
經產婦子宮肌肉內含彈性纖維的平滑肌逐漸減少,彈性差的結締組織逐漸增加,子宮恢複比較困難。隻有加強收縮,才能恢複正常,所以產後宮縮痛多見於經產婦。而初產婦因子宮肌纖維較為緊密,子宮收縮不甚強烈,易於複原,疼痛不明顯。
產後腹痛主要表現在產後子宮複原的過程中,子宮發生陣發性收縮,逐漸恢複到正常大小。宮縮產生的腹痛,一般持續3~4天,然後自然消失,不需要特殊護理。
產後腹痛較為嚴重者可進行下腹部熱敷、按摩,服用適量的鎮靜止痛藥物,或針刺足三裏、三陰交穴位,艾灸關元穴等。另外,服用益母草膏、紅糖水、黃酒、山楂等,也可見效。
產後母性抑鬱症的防治
產褥期是女性情感生活中最為脆弱的階段,產婦在分娩數天內哭哭啼啼,心情不愉快,多數人認為是正常現象。殊不知,這背後卻隱藏著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母性抑鬱症。
母性抑鬱症多在產後兩周發病,產後4~6周症狀明顯。大多數母性抑鬱症患者可在3~5個月恢複,如再次妊娠,則有20%~30%的複發率。
母性抑鬱症在我國產婦中的發病率是50%左右。產婦內分泌環境的急劇變化而導致的內分泌不平衡是其主要原因,而分娩方式、妊娠期及產褥期的合並症、新生兒疾病,以及家人對孩子的態度、丈夫的協作程度等,也是不可忽視的誘因。該病主要表現為:
常感到心情壓抑、沮喪、情感淡漠、哭啼、焦慮、失眠、食欲差、易激怒。
母性抑鬱症不僅是一個醫學問題,也是社會因素和人格傾向的綜合問題。母性抑鬱症不僅會影響產婦和嬰兒的健康,而且會影響婚姻、家庭和社會,因此,對母性抑鬱症應給予充分的重視。該病關鍵在於預防發生和減輕症狀,並防止發生嚴重的精神病。
應增加有關妊娠的醫學知識,使產婦認識到妊娠、分娩、經曆產褥期是女性正常的生理過程,應進行相應的產前檢查和谘詢,減輕其心理負擔和軀體症狀。對具有抑鬱傾向的婦女實施孕期幹預,可明顯降低母性抑鬱症的發病率。
妊娠期焦慮的產婦,傾向於發生母性抑鬱症。因此,懷孕期間孕婦要心情愉快,丈夫有責任給予妻子精神上的關心和生活上的幫助,減少精神刺激,這樣有助於減少母性抑鬱症的發生或減輕母性抑鬱症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