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令不恒行心心所滅。及染第七恒行心聚。皆悉滅盡。
問。無想滅盡。差別如何。
答。修無想定。作出離想。修滅盡定。作止息想。又無想唯凡。滅盡唯聖。是二差別。
問。此二定。依何建立。
答。厭心種上。遮礙轉識不生功能。建立此定。
問無想報。
答。由修彼定。感彼天果。名無想報。
問。何者名身。
答。能詮自性。單謂之名。二名已上。方名名身。
問。雲何句身。
答。詮差別義目之為句。一句非身。多句成身。
問。雲何文身。
答。文即是字。為名句依。多文名身。有說帶詮名文。如經書字不帶詮者。隻名為字。如字母類。及等韻字。
問。雲何為生。
答。先無今有。名之為生。
問。雲何為住。
答。有位暫停。名之為住。
問。雲何為老。
答。住別前後。衰變名老。
問。雲何無常。
答。今有後無。名為無常。死之異名。有說生死。合為無常。今唯據死。
問。雲何流轉。
答。因果不斷。相續前後。故曰流轉。
問。雲何定異。
答。善惡因果。互相差別。名為定異。
問。雲何相應。
答。因果事業。和合而起。謂之相應。
問。此之總名不相應行。如何卻有相應也。
答。總名不相應行。如前已說揀於相應行之心所法。此相應者。乃前三法上事業和合。謂之相應。有何相濫。
問。雲何勢速。
答。謂有為法。遊行迅疾。故曰勢速。飛行運奔。皆此所攝。
問。雲何次第。
答。編列有序。令不紊亂尊卑上下。左右前後。有規矩者。皆此攝也。
問。雲何為時。
答。過現未來。成住壞空。四季三際。年月日夜。六時十二。隨方製立時分名時。
問。雲何為方。
答。色處分齊。人法所依名方。或十方上下。六合四極。亦隨方製。
問。雲何為數。
答。度量諸法。名之為數。或一十百千。至不可轉。因此應辨。五經隨函。說有三數。十十而遷者。為其下數。百百而遷者。謂之中數。倍倍而遷者。謂上數。愚見觀之。倍倍遷者。最為盡理。何以故。無虗闕故。若十十遷十十為百。數且不闕。若十百為千。闕九十百。何也。既十十為百。合百百為千也。若倍千者。十千為百。百百為千。千千為萬。萬萬為億等。最為實數。無虗闕也。
問。和合性。
答。謂有諸法。不相乖反。名和合性。
問。不和合性。
答。謂於諸法相乖反故。名不和合性。前如相順因。此如相違因。
問。此二十四。前三分位。未知何法。是何分位。
答。總而言之。命根一法。唯心分位。第八心種連持功能故。異生性一。唯所分位。二障種上令別功能。二無心定。無想異熟。王所上假。王所滅已。名無想等。餘一十九種。通色及心與心所法。三上假立。略示一二。如眾同分。有色同分。心同分。所同分。又如勢速。色心心所。遷滅不停。又如定異。色不是心。心不是所。善因惡果定不互感等。餘倣此說。
八俱不俱
問。一身八識。長俱轉耶。有不俱時。
答。七八二識。長恒俱轉。若第六起。有三俱轉。餘隨緣合。有四五六七。至八俱轉。小乘來。
問。一身同時多識俱轉。如何說彼是一有情。
大乘答雲。然立有情。依命根第八種子。或異熟第八現行。彼俱恒時唯有一故。大乘難曰。汝小乘宗。依識多少立有情者。汝無心位。應非有情。
小乘質曰。汝大乘宗。依一第八立有情者。何用多識。
大乘釋曰。依用立多。如浪與像依一起多。故依一心。多識俱轉。
八識一異
問。八識相望。定一定異。
答。內返徵雲。定一何失。
外難內曰。若定一者。行相所緣相應何異。能所熏等何以不同。見一滅時。餘不滅故。知非定一也。
內又徵曰。定異何過。
外難雲。若定異者。非因果性。非如水波。非如幻事。亦非定異。
內答之曰。八識相望。不定一異。
外又徵曰。何故不定。
內釋曰。真俗道理。須如此故。
外難曰。何以知之。內引訂曰。如伽陀說。心意識八種。俗故相有別。真故相無別。相所相無故。
泛問。八識相望。既非一異。四真俗中。當何真俗。
答。當第二俗。第一真也。
問。何理知當第二俗也。
答。第二俗者。隨事差別。乃三科等是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