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3 / 3)

問。若有得之得。有果之果。何以非真。

答。事不契理。心有分限。故果有盡。所以非真。

問。無漏五蘊。既是有為生滅之法。何偏名真。

答。無麤四相。所以名真。難。有細四相。亦是生滅。何偏名真。

答。雖細四相。念念遷滅。乃盡未來。念念相續。永無斷滅。故得名真。

問。何故無斷。

答。事既契理。理既無限。業亦無盡。故無斷滅。

問。何故有心求之不得真果。

答。真者不墮諸數。心言路絕。若言果者。墮諸數故。若有所得。落心言故。其真理者。非得非非得。非果非不果。故著有無。或住中間。俱不得真也。

諸論差別

問。前雲論說不定等言。何論說幾。

答曰。瑜伽論說有二種業。謂順定受。順不定受。唯識論說。有其四種。謂順現生後不定受。

問。兩論二四。數既不同。有相違否。

答。其唯識論。數雖有四。唯定不定。止於定中分為前三。後一同彼。故無相違。

問。順等名義。

答。謂上上品善不善業。極殊勝故。現身便受。名順現受。中庸之業。稍降上者。次生便受。名順生受。又稍劣中等者。二生已後。皆名順後。其下品等。由微劣故。如人負債。急者先償。排遣在後。名順不定。

問。此等因何。有勝劣也。

答。由能造心有勝劣故。所造亦爾。

問。排在後者。時節不定其報如何。

答。由此瑜伽。有四句簡。謂時定報不定。報定時不定。時報俱定。時報俱不定。

問彼論四句。與彼二業。及唯識四。識。與相配。

答。瑜伽。時定報不定。報定時不定。通唯識四。即彼順不定受。時報俱定者。唯識前三。即彼順定受。時報俱不定者。唯識第四。同彼論後。順不定受。

問。此時與報。及定不定。其猶何也。請喻示之。

答。時定報不定者。如論稼實。秋間決收。是時定也。未知成否是報不定。報定時不定者。如守牌僧。僧次已定。是報定也。知何時有。是時不定。時報俱定者。如現任官。此時現受報故。時報俱不定者。如未入選。何時坐。是時不定。未委得何官。是報不定。

問。此順現等。為別報邪。為總報也。

答。唯順現業。是其別報。餘皆總報。

問順現者。何非總報。

答。唯現身上。增損福壽。不改趣類。故是別報。

問。如現變蛇。轉女成男者。總邪別邪。

答全身變已。方名總報。有少未變。猶屬別報。

問。何以故。

答。此趣彼趣。此類彼類。逈然不同業類全異。方名總報。有少同異。乃是別報。

五心輪名

問。五心輪名。

答。謂率爾心。尋求心。決定心。染淨心。等流心。

問。此五心何時起何。

答。但聞語時。前後次第。應起即起。

問。請示一途。

答。諸行無常。四字之時。若專法者。七心集現。解其義理。若散亂者。十二心現。

問。七心輪。

答如聞諸字時。有率爾尋求二心。復聞行字時。有決定心。又聞無字時。復起尋求。後聞常字。遂起決定染淨等流成七心轉。

問十二心。

答。四字皆有率爾尋求。成其八心。行字加決定。通前成九。常字又加決定染淨等流三心。搭前九心。成十二心。

四斷名義

問四斷義。

答。一自性斷。二相應斷。三離縛斷。四不生斷。

問。自性義。

答。根隨等惑。無漏智生。斷彼自體。名目性斷。

問。相應斷義。

答。前七心王。遍行別境通染性者。斷彼相應染法之時。其遍別等。亦得斷名。名相應斷。

問。離縛斷義。

答。善無記法。由斷能縛染心所以。亦得斷名。名離縛斷。

問。不生斷義。

答。八難果法。入見道後。永不生故。名不生斷。

問。四斷作釋。

答。自性即斷所。相應之斷能。離縛之斷。不生即斷。

三寶名義

問。何名佛義。

答福田論曰功成妙智道登圓覺名之曰佛。

問。雲何名法。

答。玄理幽微正教精誠目之為法。

問。何故名僧。

答。禁戒守真。威儀出俗。故謂之僧。

問。何得名寶。

答。皆是四生導首。六趣舟航。故得名寶。無機子。

問。涅槃經雲。諸佛所師謂法也。則應立教。舉法為初。何緣垂訓。佛居先邪。

釋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有演法之功。法無自顯之力。猶如伏藏。藉人指出。故初稱佛然後示法。

三乘通號

問。何名為聲聞乘。

答。知苦常懷厭離。斷集永息潤生。證滅高契無為。修道唯求自度。此之所謂聲聞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