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聽道(2 / 2)

“道的體性特征是虛無、自然、純粹、樸素、簡單、平易、清靜、無為、柔弱、不爭等十種特點。這些體性特征,從人身上體現出來就是上德。上德是道的人格化和倫理化,道體現於人謂之德。最高尚的德是自然的、無形的,無跡象可睹,無端倪可察。它是內在的、含蓄的,不顯山不露水,是無意的流露。道是什麼特征,上德就是什麼特征。”

“上德無心為德,下德有意為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有為而有以為。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則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失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千日修煉,一日大徹大悟,這個大徹大悟就在於悟到道,並且得到道。在此境界,則一切繁文縟節都拋棄得幹幹淨淨,一切都透透徹徹,簡潔明了。宇宙萬物都是道之所生,道包容一切,得道則掌握了萬物的實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陰陽之分合、繁衍,萬象之變化,都是道的運行變化。人天相合,天之道即人之道,天下萬物皆是道的體現。得道則陰陽在乎手,變化由乎心。”

“慈悲心者,天下人心雖然不齊,好惡有別,但皆存元性,皆吾一體,禽獸昆蟲、草木亦同此生機,必須愛而護之,憐而惜之,不可損傷,所謂盡己性、盡人性、盡物性是也。宇宙萬物皆可為師,乃師其性、得其助也。平等心者,心中無富貴,眼中無貧賤,言行無勢利,一視同仁,平等待之,則世俗之濁氣消除殆盡,和氣周流身心矣。博愛心者,以博大心胸,愛護世人及萬物,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德是有形,道是無形。德是形,道是質,德是悟道、得道的基礎物質,無德、缺德則修真無法入門。今人煉功者,大都隻重視功法,而不重視明德、重德、修德、守德,此乃不明理也。德厚功高,此至言也。”

“人仙不出小乘法,地仙不出中乘法,神仙不出大乘法。是此三乘之數,其實一也。用法求道,道固不難,以道求仙,仙亦甚易。法不合道,以多聞強識麵炫,自生小法旁門,不免於疾病、死亡,還猶偽稱屍解,迷惑世人,互相吹捧,致使不聞大道。以旁門小法,易為見功,而俗流多得,互相傳授,至死不悟,遂成風俗,而敗壞大道。雖有信心苦誌之人,行持已久,終不見堂奧、節序而入於泉下……”

大少離開大殿已經是三天後的傍晚。邊走邊回想掌門的話。修仙求道之路分為四步,相對應的道果為“天神地人”,即“天仙、神仙、地仙、人仙”。

第一步是煉精化氣。任督二脈通,培本固元,青春長駐,已立修仙之根基,然未突破生死。此為下乘,曰:“人仙”。

第二步是煉氣化神。中脈打通,天人感應,內丹已成,證悟長生。具備一定神通之妙,跳出三界外。然隻可陸行,無衝舉飛行之能力。此為中乘,曰:“地仙”。

第三步是煉神還虛。體變純陽,水火無害。元神出入自在,神通逍遙,脫質升舉。此為上乘,曰:“神仙”。

第四步是煉虛合道。形神俱妙,與道合真,神光普照,化身萬千。神通廣闊,法力無邊。此為最上乘,曰:“天仙”。又因為金身已成,實力強橫,所以又稱為“大羅金仙”。隻是能修到這一步,天界八萬神仙也是少之又少。

天仙之上還有實力更強的存在——天君。不過,能修到這一步者,更是奇少,數億年來,仙界也僅有二十四位天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