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中國民族與民族發展(1)(1 / 3)

第一節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

新中國建立以來,黨和國家對中國境內的各民族進行多次普查識別。經過科學的民族識別,在當代我們這個多民族大家庭裏,共同生活著56個兄弟民族。其中漢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民族,經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有10.42億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91.96%;其餘55個民族,人口大約有9119萬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8.04%,因其人口所占比例較少,所以,長期以來,人們就習慣於把漢族以外的民族都稱為少數民族。

在中國少數民族中,壯族人口最多,有1500萬人以上,人口在千萬人以下,百萬人以上的有: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彝族、蒙古族、土家族、藏族、哈薩克族,朝鮮族、布依族、侗族、白族、瑤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等17個民族,人口在百萬人以下,10萬人以上的有:傈僳族、佤族、佘族、拉祜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柯爾克孜族、景頗族、土族、達斡爾族、仫佬族、羌族、仡佬族、錫伯族等15個民族;人口在10萬人以下,1萬人以上的有: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基諾族等15個民族;人口在1萬人以下,5千人以上的有:獨龍族、鄂倫春族、門巴族等3個民族;人口在5千人以下的有:塔塔爾族、赫哲族,珞巴族等3個民族,其中,珞巴族人口隻有2000多人,這是因為在未定邊界上有部分珞巴族人口無法統計在內。高山族人口因缺台灣省的統計資料,沒有計算在內。

當代中國這個多民族的國家,是在我國自遠古起長期的曆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早在1百多萬年以前,我們的遠古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祖國遼闊的土地上,過著各具特色而又相互影響的群居生活。自5千年前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從夏代到秦的統一,我國就以一個多民族國家出現於世。

第二節 中國民族的發展演進

在夏朝前後,最先形成民族和進入階級社會的是夏族,或稱華夏。夏族建立的夏朝(或稱夏國),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朝代,也即是第一個國家政權。

夏族居住在中原地區,由於地理條件較好等原因,發展較快。在夏族形成和發展的同時,居於夏族四方的民族被稱為“四夷”,又按方位與民族情形稱為東夷、北狄、西戎、南蠻。據《禮記·王製》雲:“中國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東方曰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發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國、夷、蠻、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備器。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誌、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革是,北方曰譯。”所雲“中國”,即夏族居住地區;“不火食”,即是生食,很落後;“不粒食”,即不食五穀是狩獵畜牧。五方語言不通,由“寄”、“狄革是”、“譯”翻譯。東夷、北狄、西戎、南蠻四方民族族群,各方民族族群包括了眾多的民族。夏商周時期,“華夏”的四方民族族群,根據甲骨文和有關文獻記載;東夷民族族群:夏時有山禺夷、萊夷、淮夷、風夷、黃夷、於夷、白夷、玄夷、陽夷、方夷;商時有蘭夷、屍方、兒方、人方;周時有淮夷、徐戎、奄、蒲姑。這些夷人,多是居住在今山東東部、江蘇北部和安徽淮河流域。眾東夷人與夏族的關係甚為密切,到春秋戰國時,便多融合於夏族了。秦漢以後的東夷,則是指的中國東北及朝鮮半島的民族。北狄民族族群:夏時有畎夷,皮服島夷;商時有董育、狁、鬼方、犬戎、土方等;西周時有董育、犬戎;春秋時有壯戎、赤狄、白狄、長狄,戰國時有胡、樓煩、匈奴等等。西戎民族族群:夏時有崑侖、析支、渠搜;商時有西戎、氐、羌等;西周時有眾戎、混夷,春秋時有氐、羌、義渠、大荔等。南蠻民族族群:夏時有三苗、卉服島夷;商時有荊、庸、微、蜀、濮、越等;周時有荊蠻、蜀、巴、百濮、百越等等。

秦漢時期,中國各民族在先秦五大民族族群的基礎上都有很大的發展,並形成了全國性的比較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時期夏族發展變化很大,到漢時逐步改稱漢族,夏族改稱漢族是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的標誌。各民族的發展是很不平衡的,四方的民族族群,有的進入奴隸社會,有的仍是漫步在原始社會。這時期四方民族族群情形:北方出現和形成了匈奴(又稱胡)丁靈、渾庾、屈射、鬲昆、新犁等族體;東北方形成了東胡、烏桓、鮮卑、朝鮮、夫餘、高麗、挹婁等族體;西域(今新疆地域)先後形成了五十多個城邦和烏孫等族;西南方出現和形成了眾多的氐羌和西南夷;南方形成了百越係和百濮係等族。四方民族族群中,北方匈奴於秦末漢初征服了北方各族建立起強大的匈奴帝國,後因與漢朝戰爭失敗和內部紛爭,勢力衰落,東漢時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降漢,北匈奴與漢朝爭戰失利後,遠徙西北、中亞至羅馬境內。東北鮮卑在匈奴勢衰之後,發展成為北方強大民族,經曆東漢的發展,在晉和南北朝時建立了一係列國家。西方氐羌分為很多支係,《後漢書·西羌傳》記載:“自愛劍後,子孫支分。幾百五十種。”分布於甘肅東部和青藏高原及四川西部地區。南方百越於秦漢時形成了幾個較大的民族體,如於越、東甌、閩越、南越、西甌、駱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