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大門之後是第一道院子,南麵有一排朝北的房屋,叫做倒座,通常作為客房、書塾、男仆人居住的房間或是雜間。再向前便是二道門(又被稱為屏門或是垂花門),這道門是四合院中裝飾的最華麗的一道門,也是由外院進到正院的分界門,二道門前配置的荷花缸、盆栽和二道門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經過二道門進入正院,正院裏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開間進深都比較大,台基比較高,通常都是年老的長輩居住。東西廂房開間進深比較小,台基比較矮,通常都是晚輩居住。正房、廂房和二道門用廊連接起來,圍繞成一個規整的院落,構成整個四合院的核心空間。
過了正房之後就是後院,這又是一層院落,有一排坐北朝南的比較矮小的房屋,叫做後罩房,多為女傭人居住,或者是庫房、雜間。
四合院還分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種規模。大四合院習慣上被稱為大宅門,房屋有5南5北、7南7北,甚至還有9間或是11間大正房,由多個院落組成一個複式四合院,院內還有抄手遊廊。
中四合通常都是5間北房——3間正房、2間耳房(雜間),東、西廂房各3間。小四合通常是北房3間,一明兩暗或是兩明一暗,東、西廂房各2間,南房3間。
固若金湯——古城牆建築
我國古城牆有南京古城牆、北京古城牆、開封古城牆和西安古城牆,現存最完整的古城牆是南京城牆,它是我國古代軍事防禦設施、城垣建造技術的集大成之作。它的曆史價值、觀賞價值、考古價值以及建築設計、規模、功能等諸多方麵都是國內外的其他城牆所無法比擬的,可以說是繼秦長城之後的又一個曆史奇觀。
南京的古城牆是明太祖朱元璋經過3年的準備,經曆4個階段,總共花了21年的時間才修建好的。僅內城周長就達到33.7公裏,比巴黎全部城牆都要長。南京城牆以花崗石做基礎,巨磚築牆,城牆築好後用石灰、桐油、糯米汁混合夾漿,非常堅固。建造南京城牆的磚都是采用實名製燒製,誰燒的磚不過關第一次退回,第二次治罪,總共用了3億5千萬塊磚,才打造出南京城牆的堅不可摧。
南京古城牆上有2000座碉堡,24座城門,現在保存比較好的有城南中華門(又稱聚寶門)、西北的挹江門、城東北的玄武門、城東的中山門。
南京城牆由內到外由宮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牆構成,現在還存有13座城門,2座水關,13616個城牆垛口,200座窩鋪,這些都是軍事防守建築。在城中央還建有鍾樓和鼓樓,13座城門上麵都建有高聳的城樓,其中聚寶門(中華門)最為宏偉。聚寶、通濟、三山三座城門各有四道城牆,每兩道城牆之間的空間被稱為甕城,可以在發生戰爭時起到防守作用。城樓下麵有藏軍洞,在戰鬥時可供士兵休息和用來存放軍事物資,一個藏軍洞大概可以容納100個士兵。
每座城門都有內外兩道門,外麵一道門是從城頭上放下的千斤閘,具有堅固的防禦作用,裏麵一道門則是木頭加鐵皮做成的兩扇大門。南京古城牆還有防水和排水係統,設有水關和涵閘,能有效地防水、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