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輝煌帝王家——中國宮殿建築
宮殿建築又被稱為宮廷建築,是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集中突出皇權的尊嚴,滿足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規模巨大、氣勢雄偉、金碧輝煌的建築物。古代宮殿建築的代表是秦代時修建的阿房宮、漢代時修建的長樂宮、未央宮、建章宮,唐代時修建的大明宮、西藏的布達拉宮、清代時修建的沈陽故宮、雍和宮、圓明園,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是北京故宮。
從秦朝開始,“宮”就成為了皇帝以及皇族工作生活的地方,古代的宮殿分為“前朝”和“後寢”兩個部分,“前朝”是皇帝處理朝政、舉行國家大典的地方,“後寢”則是皇帝與後妃們居住生活的地方。
古代宮殿的典型特征是鬥拱碩大,以金黃色的琉璃瓦鋪頂,有漂亮的彩畫、雕鏤細膩的天花藻井,漢白玉的台基、欄板、梁柱以及周圍的一些建築小品。
為了充分體現皇權的至高無上,表現以皇權為核心的等級觀念,我國古代的宮殿建築都采取了嚴格的中軸對稱布局方式:中軸線上的建築都華麗高大,中軸線兩側的建築相對來說就比較低小簡單。由於我國古代的禮製思想裏麵包含著崇敬祖先、重視孝道和重視五穀、祭祀土地神,因此古代宮殿的左前方通常設祖廟(也稱太廟),讓皇帝可以祭拜自己的祖先,右前方則設社稷壇,讓帝王祭祀土地神和穀神,這種格局被稱為“左祖右社”。
北京故宮位於北京市市中心,是中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總共有殿宇宮室9999間半。一條中軸線貫穿北京也貫穿故宮,故宮裏的三大殿、後三宮、禦花園都在這條中軸線上。故宮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一部分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發布行政命令的地方,主要建築有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這些建築都建在用漢白玉砌成的八米高的台基上,就像神話中的瓊樓玉宇一樣,建築形象嚴肅、壯麗、莊嚴、宏偉,內部裝飾金碧輝煌。
故宮的後一部分主要建築有乾清宮、坤寧宮、交泰殿(後三宮)、禦花園等富有濃鬱生活氣息的宮殿,後一部分的建築多包括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
鬥拱是中國建築特有的一種結構。在立柱和橫梁交接處從柱頂一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叫做“拱”,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做“鬥”,兩者合稱鬥拱。
藻井是中國傳統建築中室內頂棚的獨特裝飾部分。通常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狀,有方形、多邊形或是圓形凹麵,在周圍用各種花藻井紋、雕刻、彩紋進行修飾。一般用在宮殿、廟宇中的寶座、佛壇上方最重要的部位。
古老的民宅——四合院
四合院是我國華北地區民用住宅中的一種組合建築形式,多為四四方方或者是長方形的院落。四合院建築是我國古老、傳統的文化象征。“四”代表東南西北四麵,“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口字型,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我國現存的四合院從結構、建築、數量上來說,北京的四合院當屬第一,是我國四合院建築的代表。
四合院建築的布局是以南北縱軸對稱布置和封閉獨立的院落為基本特征,按其建築規模的大小可以分為最簡單的一進院、二進院,或是沿著縱軸加多的三進院、四進院甚至五進院。四合院以正房、倒座房、東西廂房圍繞中間庭院形成平麵布局。
四合院入口為大門,大門在舊社會是主人身份的一種象征,最高級的大門是王府大門,其次是廣亮大門、如意門等,其中廣亮大門隻有官員的宅地才能使用,老百姓都使用如意門。四合院的大門一般占一間房的麵積,其零配件相當複雜,僅營造名稱就有門樓、門洞、大門(門扇)、門框、腰枋、塞餘板、走馬板、門枕、連檻、門檻、門簪、大邊、抹頭、穿帶、門心板、門鈸、插關、獸麵、門釘、門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