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釀酒的國家。究竟是誰發明了酒?典籍記載:“酒之所興,肇自上皇。一曰儀狄,一曰杜康。”另又載:山中猿猴嗜酒,采花取稻釀之。關於酒的起源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酒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是酒的故鄉,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中,酒和酒類文化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酒,在人類文化的曆史長河中,不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而且是一種文化象征。關於酒的起源,大概有以下幾種說法。
儀狄始作酒說
相傳在夏禹時期,儀狄發明了酒。《呂氏春秋》中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所輯的《戰國策魏策二》中寫道: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這一段文字大體的意思是:夏朝統治者禹的妻子,令儀狄去監造釀酒。儀狄認真加工,釀造出美酒,並把酒奉獻給禹品嚐。禹喝了酒之後,覺得味道很美,但卻說後世必然會有君王因貪飲美酒而亡國的。此事之後,禹疏遠了儀狄,而且不再喝酒。這段資料似乎說明儀狄發明了酒,但是他生於何地?在禹的手下從事什麼職務?死後埋葬於何處?古籍《呂氏春秋》和《戰國策》均未記載,也不見於其他史料。
杜康造酒說
關於杜康造酒的說法,古籍中寫到:“其有飯不盡,委之空桑,鬱結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代,不由奇方。”這段話是說杜康把沒吃完的剩飯,放在桑樹的樹洞裏,剩飯在洞中發酵後,有芳香的氣味傳出,杜康由此獲得靈感造出了酒。很多古人也認同酒是杜康所創之說,曹操在其詩中就寫到: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曆史上,杜康確有其人,《世本》、《呂氏春秋》、《戰國策》、《說文解字》等古籍中有關於他的記載。
猿猴造酒說
猿猴造酒說出現最晚,在唐人李肇所撰《國史補》中,曾記載了居於深山野林中的猿猴嗜酒,於是人們就在它們出沒的地方,放了幾缸美酒。猿猴聞到酒香後,就趕來開懷暢飲,並且喝得酩酊大醉,被人捉住。
明代的《紫桃軒又綴》記載:黃山多猿猱,春夏采雜花果於石窪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聞婁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飲之,不可多,多即減酒痕,覺之,眾猱伺得人,必嬲死之。到了清代,文人的著作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如《粵東筆記》中寫:瓊州多猿……嚐於石岩深處得猿酒,蓋猿以稻米雜百花所造,一石輒有五六升許,味最辣,然極難得。這些不同時代、不同人的記載,說明了猿猴確實會造酒。不過,猿猴所造的酒,與人所釀的酒是有本質區別的,它最多是天然發酵所形成的帶有酒味的飲料而已。
那麼,酒到底是誰所創造的呢?竇蘋在《酒譜》中有這樣一句話:予謂智者作之,天下後世循之而莫能廢。這句話很有哲理,也是十分接近答案的。酒不是某一個人或者上天所創造的,它是廣大的勞動人民在經年累月的勞動中,逐漸探索和積累經驗發現的。後來,人們歸納和總結,不斷改良造酒方式,最終出現了比較完善的釀酒方法,並一代一代地相襲下去,流傳至今。
延伸閱讀
杜康造酒遺址
杜康造酒遺址位於河南省汝陽縣杜康村,遺址東西長一千五百米,南北長約一千米,其南麵有杜康河和酒泉溝,溝裏的泉水清碧透,相傳這裏就是杜康釀酒取水之處。泉邊現存有周平王賜名的“酒泉”石,不遠處還有杜康
,它是漢光武帝劉秀為祭
釀酒之聖杜康,於建武年間所建,後來建築毀於戰火。在唐朝和清朝,政府都曾予以複修或重建。杜康造酒坊位於鳳山腳下,杜康河東側,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曾發現多段古牆基,並出土多件古代酒器,其中包據周代的銅爵和銅鼎,後來在這裏又出土了周代的鏟幣、刀幣等珍貴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