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酒的釀造和蒸餾技術得到提高,出現了以黃酒和燒酒為原料的配製酒和滋補酒。酒的種類相比元代有所增加,出現了青稞酒,而且果酒也不僅僅是葡萄酒,還出現了棗酒、桑葚酒、荔枝酒等。

明清時期,黃酒和燒酒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紹興酒和山西汾酒。宋代,紹興酒業就很發達,出產竹葉青等名酒。明代紹興酒業繼續興隆,其酒品遠銷京師。明代文學家袁宏道初至紹興就寫到:

聞說山陰縣,今來始一過。船方尖履小,士比鯽魚多。聚集山如市,交光水似羅。家家開酒店,老少唱吳歌。

這些詩句生動地描述了當時紹興酒業興旺的景象。

飲酒風氣

明代既不征收酒稅,又無關於飲酒的禁令,民間都以酒為日常的生活必需品,就像早飯晚飯一樣不可或缺。

明代各級文武官員多押妓飲宴。雖有禁卻難以堅持,到正德年間便“大縱矣”,押妓飲宴已成為當時官僚們的時尚了。上行下效,巨商豪富以及文人、市民們也皆如此。《金瓶梅詞話》、《醒世姻緣傳》和“三言二拍”中關於這類事的描述頗多。

酒令自唐代出現後,經過五代宋元的不斷豐富發展,到明代已呈現絢麗多彩的局麵了。各種名目繁多的酒令和行令方式盛行於明代各種類型的酒宴上。與此同時,總結推廣這類文化知識的書籍也紛紛出現了,如《安雅堂酒令》、《觴政》、《醉鄉律令》、《文字飲》、《嘉賓心令》、《狂夫酒語》和《酒家傭》等等。袁宏道在《觴政》一書中分十六部分,詳細地介紹了行酒、勸酒、鬥酒、祭酒聖、罰酒和酒席上所具備的各種助興器物等具體的內容。其他書籍也各有側重地介紹了酒宴知識。這些書籍的出現和流傳,無疑對明代的飲酒風尚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酒業發展

明代釀酒作坊和燒鍋作坊遍及城鄉,除專業經營的外,農村的田家也多在豐年釀酒以供自家飲用。甚至有些作其他買賣的小本生意人也以造酒為輔助盈利手段。從文獻記載上看,明代酒類品種明顯多於前幾代。李時珍《本草綱目》、高謙《遵生八箋》、宋應星《天工開物》、射肇《五雜俎》等書和一些地方誌中都記錄了大量的明代酒。另外,明代小說、傳奇、詩歌中也有一些明代酒的資料。從這些文獻中我們可知道明代的酒類至少有五十多種,如:金華酒、砸嘛酒、麻姑酒、秋露白、餅子酒、景芝高燒、愈瘧酒、逡巡酒、五加皮酒、白楊皮酒、當歸酒、枸杞酒、桑葚酒、薑酒、茴香酒、金盆露水、薏苡仁酒、天門冬酒、古井貢酒、綠豆酒、茵陳酒、青蒿酒、術酒、百部酒、仙茆酒、鬆液酒、竹葉酒、槐枝酒、紅曲酒、神曲酒、花蛇酒、紫酒、豆淋酒、霹靂酒、虎骨酒、戊戌酒、羊羔酒、葡萄酒、桃源酒、香雪酒、碧香酒、建昌紅酒、五香燒酒、山藥酒、三白酒、閩中酒、梨酒、棗酒、馬奶酒、紅灰酒、雙料萊莉花酒、葛蜀欠酒、蓮花白、德州羅酒、窩兒酒等。

延伸閱讀

五加皮酒的傳說

相傳,東海龍王的五女兒來到人間,與一個男子相愛。兩人生活很困難,於是龍女就提出要丈夫造一種能健身治病的酒,丈夫感到很為難。後來,龍女讓丈夫按她說的方法和比例投放中藥來釀酒。丈夫在投中藥時,龍女唱道:一味當歸補心血,去化濕用

黃。甘鬆醒脾能除惡,散滯和胃廣木香。薄荷性涼清頭目,木瓜舒絡精神爽。獨活山鎮濕邪,風寒頑痹屈能張。五加樹皮有奇香,滋補肝腎筋骨壯,調和諸藥添甘草,桂枝玉竹不能忘。湊足地支十二數,增增減減皆妙方。這首歌裏包含了十二種中藥,它們就是五加皮酒的配方。丈夫按此法造出酒後,龍女將它命名為“五加皮酒”。 五加皮酒問世後,達官貴人和百姓,都紛至來購買這種香味撲鼻的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