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器的產生與酒的產生大致相同,在距今約六千年前後的新石器時代便已出現。
火的發現與利用,改變了人類生存的方式,成為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新起點。使人們結束了茹毛飲血的生活方式,農業的興起,人們不僅有了賴以生存的糧食,同時還可以用穀物等原料釀酒。
食器酒器混用時期
人們發明陶器後,把它作為汲水、飲食的器具,究竟最早的專門性酒具起源於何時,還很難定論。遠古時期的酒,是未經過濾的酒,呈糊狀和半流質,這種酒不適於飲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應是一般的食具,如碗,缽等大口器皿。遠古時代的酒器主要有陶器、角器、竹木製品等。
專門性酒器的出現
我們的先人自從發明了製陶術,又經過了一個漫長的自然物與陶器共用時期,大約在原始社會後期,又發明了青銅冶煉技術。至商周時代,青銅器進入了一個鼎盛期。各種造型奇特、用途不同的器具應運而生,並向專門用化方向發展,並且在上流社會中出現了專門用來飲酒的器具,如爵、觴、觶、角、觚、盂、斝、鬥等,這些酒具有的造型奇特,體態生動;有的紋飾精美,模擬鳥獸逼真,而且色彩豔麗,花樣繁多;另外還有調和酒濃度大小的專門酒具。
商周以後,青銅酒器逐漸衰落,秦漢之際,在中國的南方,漆製酒具流行起來,漆器成為兩漢、魏晉時期的主要類型。
漆製酒具其形製基本上繼承了青銅酒器的形製,有盛酒器具,飲酒器具。飲酒器具中,漆製耳杯是常見的。漢代,人們飲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飲酒器具也置於地上,故形體較矮胖。而在魏晉時期,由於開始流行坐床,酒具變得較為瘦長。
瓷器大致出現於東漢前後,瓷雖然與陶一樣,都是用高嶺土等燒製成的一種器物,但它與陶相比有著質的差異。它的質底不僅堅硬而清脆,而且細密、光亮。
唐代時的酒杯比過去的要小得多,故有人認為唐代出現了蒸餾酒,唐代出現了桌子,也出現了一些適於在桌上使用的酒具,如注子,唐人稱為“偏提”,其形狀類似今日之酒壺,即能盛酒,又能注酒於酒杯中。宋代是陶瓷生產鼎盛時期,有不少精美的酒器,宋代人喜歡將黃酒溫熱後飲用。故發明了注子和注碗配套組合,使用時,將盛有酒的注子置於注碗中,往注碗中注入熱水,可以溫酒,瓷製酒器一直沿用至今。明代的瓷製品酒器以香花,鬥彩,祭紅釉酒器最有特色,清代瓷製酒器具有清代特色的有法琅彩,素三彩,香花瓷及各種仿古瓷。
在我國曆史上還有一些貴重材質的酒器,雖然不很普及,但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如金、象牙、玉石、景泰藍等材料製成的夜光杯、倒流壺、鴛鴦轉香壺、九龍公道杯等。
延伸閱讀
景泰藍酒器
景泰藍是我國著名的特種工藝品之一。明代宣德年間創製出景泰藍酒器,它是用紅銅做胎,在銅胎上用銅絲粘上各種圖案,然後在銅絲粘成的各種形式的小格子內填上色彩,經過煉焊、打磨等工序,最後入窯燒製而成的色彩明麗的精美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