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誌》第66回描述:殖綽原是齊國一員勇將,後投奔衛獻公,被派去討伐政敵孫林父。孫林父派孫蒯、雍鉭迎敵。二人對殖綽有畏懼之心。孫林父激罵、挖苦他們:連鬼都有些膽量,何況你們是人!一個殖綽就把你們嚇成這樣,如果衛獻公兵馬全來,那不是要把你們活活嚇死嗎?快去殺敵,不勝就不要活著回來見我。這一激,激出了孫蒯、雍鉭的怒氣、羞恥心、膽量和智慧。雍鉭誘兵把殖綽引到了埋伏口子上,殖綽有經驗,停了下來。孫蒯立即大罵殖綽是齊國的蠢貨、廢物,又跑到衛國討飯吃,我孫家是八代世臣,你不知天高地厚,膽敢來觸犯我孫家,等等。殖綽被罵得臉紅脖子粗,失去理智,衝進埋伏,掉入陷坑,死於亂箭之下。狄青借神鼓士氣
狄青是大將軍。有一次他領兵去計伐智高,大兵到了桂林之南。他為了鼓動士氣,決定帶兵上一個寺廟,要占卜一下這次戰爭的勝負。他裝著很虔誠的樣子,與神約定:“我們的軍隊如果能大勝的話,就讓銅錢的錢麵都朝上吧!”左右的副將都勸他不要這樣做,怕的是如果得到不吉利的結果,反而影響士氣。但是狄青,害怕出現銅正麵都朝下的情況。
狄青叫大家安靜下來,手中100枚銅錢一拋擲地,然後一個個檢查,居然全部正麵朝上。這一下,全軍歡呼,熱血沸騰,士氣高漲。
狄青讓手下拿來100顆釘子,把銅錢一枚枚全釘在原地。然後用青紗把這塊地麵籠罩起來,狄青親自把青紗的四邊封死。他說,等到打了勝仗回來,一定要來感謝神靈。
果然,由於士兵士氣高昂,連打勝仗,很塊平定了邕州,凱旋歸來,再去神廟謝恩。他隻帶了少許將領進去,揭開青紗,取起銅錢。將領們不知道神明為什麼這樣靈驗,100枚銅錢居然全部正麵朝上。狄青神秘地一笑,把銅錢正反麵翻給將領們看,原來這是兩麵都鑄成正麵圖案的銅錢。是狄青早就秘密請銅匠這樣預備好的。當然,不論怎麼丟,這100枚銅錢都是正麵朝上的了。卡特以厭煩促談判
1978年9月17日,美、埃、以簽訂了戴維營和平協議,埃以關係進入緩和時期。為了促進埃以關係的改善,在談判桌上,卡特以超人的耐心和別出心裁的方法打破了談判僵局,促成了埃以雙方早日簽訂協議。
卡特把談判地點安排在戴維營一個偏僻的沒有生氣的地方,這裏沒有繁華的街道,喧鬧的市場,電影院、酒吧間、夜總會一概與它無關,普通人不去那裏消閑,時髦男女不見出沒。卡特在那裏安排了兩輛自行車,供前來參加談判的14個人玩耍,此外再不增加其他娛樂設施。晚上休息時,人們可以任選三部乏味的影片中的任何一部片子。
薩達特和貝京從6日開始先在戴維營這座別墅休息了幾天,每天也沒什麼好玩的,幾部電影片看來看去也都快背熟了。
這樣到了第8天,從此每天早晨8點,薩達特和貝京準時聽到同一節奏的敲門聲。隨著聽到那個熟悉聲音友好地說:“你好,我是卡特,我們再把那個乏味的題目討論一天吧。”薩達特和貝京起初還認為這種消遣持續不了多久,雙方都頂著牛,不願讓步。到了第13天,兩人都實在受不了了,有點兒脾氣也磨平了。雙方在該簽字的地方寫下了他們無可奈何的筆跡。
關於戴維營協議簽字經過,卡特後來調皮地對人說:“那招是我向最小的兒子學來的。”“別人給我介紹了一個姑娘”
一篇小說《照片》描寫了這樣的故事。夫妻倆結婚兩年了,丈夫愛好文學,常常向報刊投稿,但從未發表過,而且他木工活做得極好,卻從不肯把業餘時間花在木工活掙外快上,而寧願閉門寫點兒東西。妻子脾氣很強,是個“小國霸權主義者”,但由於丈夫脾氣很好,懂得謙讓,“不抵抗主義”,所以夫妻倆很少能吵鬧起來。
有次,妻子又向丈夫“挑戰”要他幫她的好友做一套家具。丈夫以沒時間推脫。
“什麼沒時間?你少寫幾篇發表不了的小說,不就行了。”
“我……總有一天能發表的。”
“不管怎樣,你一定要替我的好朋友做。”
“不行!”
談判失敗,於是妻子下了最後“通諜”:
“三天之內,必須答應,否則一”
第一天
她“封鎖”了爐灶、水龍頭、米缸、“金庫”。隻有雙人床沒“封鎖”以示“寬大”。
他不在乎,因為他口袋裏有零錢。
第二天,
她突然襲擊,搜去他口袋裏的所有零錢,並警告“膽敢向外國救援,後果自負。”
他慌了。
晚上,他求饒,希望她結束這種“非常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