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百折不撓的戰略(3)(1 / 2)

著名京劇演員周信芳,嗓子沙啞了,要唱小生、老生、武生都不成功,於是他來個換窟而居,創出了“沙啞派老生”的唱法,獨樹一幟。留退路

狡兔三窟,也是留退路的意思。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得意。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之禍福。

在中國工農紅軍鬧革命時,最有錢和勢力的大地主就逃到了國外,他們事先在外國銀行存了款;中等的就跑到上海、長沙之類的大城市,他們在那兒開有商店;下等的就跑到縣府州府;那兒有他們資助過的親戚或好友;最末等的沒有第二窟可逃,隻有幹等著農民暴動來砍他們的頭,抄他們的家。建設鞏固根據地

姬昌以商(殷)朝封地周為根據地,積累實力,招攬人才,為滅商紂王奠定了基地。姬昌後來成了周文王。

《老子》所謂“不失其所者久”,這“所”就是根據地,就是立足的根本。有地理上的根據地,有政治上的根據地,有立身處世的根據地,有企業發展的根據地,有科學研究的根據地。劉邦以關中為根據地,打了敗仗才可以東山再起。

劉秀以河北為根據地,終於取得了天下。

朱元璋以應天(即後來的南京)為根據地,逐鹿中原而得天下。

李自成雖然滅了明朝,當了皇帝,但沒有把河南建成根據地,一打敗仗無處可退,於是兵敗如山倒,沒有第二窟可以棲身,便沒有東山再起的希望。鳳凰涅槃

脫胎換骨

這是道教思想,原指經過修煉,脫去凡胎換聖胎,脫去俗骨換仙骨。後來借指一切事物的自身的徹底改造、更新。

《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鬧華光廟》:“洞賓道:‘凡人成仙,脫胎換骨,定然先將俗肌消盡,然後重換仙體。此非肉眼所知也。’”

脫胎換骨與鳳凰涅槃,都是要重新塑造自我,使之升華到更高的境界。而這重新塑造,是須經過一番痛苦的。例如,童話故事中的美人魚姑娘,愛上了人間男子,渴望自己變成人。那就得受到剝去魚鱗的痛苦,痛得她滿地亂滾,大汗淋漓,但她咬牙忍受,終於成為一個真正的女人。著名越劇演員王文娟,就成功地演出了鯉魚精姑娘剝去魚鱗而脫胎換骨成為女人的故事。

在童話故事中,被巫術變成異物的公主、王子和其他人,往往要遇到一位仙人,使之脫胎換骨,還原成人。然後才有了人的智慧、人的力量,人的欲望和人的性情。老鷹涅槃、知了退殼、蛇蛻皮

據《學習博覽》2006試刊號《鷹的故事》,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可活到70多歲,但在40歲時,它必須脫胎換骨,才能再活下去。因為這時它的爪子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變得十分沉重,羽毛濃厚,飛翔吃力。這時它必須隱居到懸崖,用喙擊打岩石,直到喙完全脫落,再耐心的等待新的喙長出。用這新的喙把衰老的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來。待新指甲長出再去拔羽毛。新羽毛長出來了,老鷹重新飛出江湖,再活30年。

同樣的道理,知了退殼,蛇蛻皮,都是涅槃。國家、社會的自我改造

日本明治維新,完成了痛苦的自我改造,使日本社會結構由專製的封閉的社會,成為相對民主的開放的社會,同時又保留了日本天皇的名譽,成為君主立憲的民主政體,這樣,日本才經過激蕩的百年,而一躍成為世界強國。

由專製到共和,這一鳳凰涅槃的痛苦自我更新過程,使美國、法國、中國等國,都獲得了巨大的生命力。以人為鏡的古代帝王

中國古代的賢明帝王,都曾經采取措施,鼓勵臣民批評朝政,用以修改自己的政策,完善帝王本身的修養。

《呂氏春秋·自知》:“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人主欲自知,則必直士。故天子立輔弼,設師保,所以舉過也。夫人故不能自知,人主猶其。存亡安危,勿求於外,務在自知。堯有欲諫之鼓,舜有誹謗之木,湯有司過之士,武王有戒慎之軺,猶恐不能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