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專門設置一鼓在他官邸大廳,號令誰覺得有事要批評或勸諫他,他可以去擊鼓,他便出來聽取對他的批評勸諫。舜,專門設置一批可供寫字的木條(那時沒有紙),鼓勵要批評他的人,把他的過失寫在這些木條上,他就可以反省自己,改正過錯,史稱為誹謗之木。就是說,還可以帶著情緒來批評,甚至罵舜一頓。商湯更進一步,設置一官,專門管理收集對商湯的批評,負責安排商湯聽取批評的各項事務,稱為司過之士。周武王專設一軺鼓,像堯一樣,誰要批評他,隻要搖響軺鼓,就可以得到批評周武王的機會。
《韓非子·觀行》:“古之人目短於自見,故以鏡觀麵;智短於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鏡無見疵之罪,道無明過之怨。目失鏡則無以正須眉,身失道則無以知迷惑。西門豹性急,故侃韋以自緩,董安於之心緩,故侃弦以自急。故以有餘補不足,以長續短之謂明主。”
鏡子可以照見自己臉上的疵瘡,鏡子本身並沒有過錯,是你自己臉上的過錯。西門豹性急,就在腰上佩韋來提醒自己不要性急。
唐太宗李世民以人為鏡,他把魏徵當作他的一麵鏡子。魏徵對唐太宗的批評,使唐太宗得以自知,進行自我更新,從而在政治上獲得成功。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
孔子:“吾日三省吾身。”(《學而》)
預:“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子張》)孔子:“改之為貴。”(《子罕》)船到江心補漏遲
老子:“夫惟病病,是以不病。”(七十一章)因為你把自己的毛病當作毛病來更改,你就會消除毛病,變得沒有毛病。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商君書·修權》:“諺曰:‘蠹眾而木折,隙大而牆壞’。”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小洞不補,大洞吃苦。小時偷針,大時偷金。
諱疾忌醫,就會病入膏肓。《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藥不至焉。”《明史·流賊傳序》:“天災流行,饑饉存臻,政繁賦重,外訌內叛,……病人膏肓,而不可救,不亡何待哉。”孫中山《上李鴻章書》:“中國有此膏肓之病而不能除,則雖堯舜複生,禹皋(陶)佐治,無能為也。”
馮夢龍《醒世恒言·張孝基陳留認舅》:“臨崖立馬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識。”《戰國策·楚》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陸遊:“亡羊補牢理所宜。”(《劍南詩稿·秋興》)《爛柯經》:“與其無事而獨行,不若固之而自補。”(《西遊記》第十回)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浪子回頭金不換
佛教憚悟:“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元曲選·無名氏(來生債)第一折》:
“兀那世間的人,那貪財好賄,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何不早結善緣也。”《鏡花緣》第44回:“據這禪語,明日‘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了。”
《八十一夢·第三十二夢》:“有道是浪子回頭金不換。”《秦川兒女》第六章:“希望他能改邪歸正,常言說,浪子回頭金不換。”
雨果的小說《悲慘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讓,就是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典型。他在偷了教堂牧師的銀燭台被抓住後,牧師不但沒責怪他,反而說燭台是送給他的,並對他進行了開導。冉阿讓後來經過痛苦的內心鬥爭,反省到自己搶了小孩的銀幣而不承認的卑鄙,良心終於覺醒,成為一個大辦慈善事業的企業家和市長。他完成了鳳凰涅槃、脫胎換骨的轉變,盡管後來曆盡磨難,此心終不悔,給人留下美好的形象。日新月異,魅力層出
年輕美貌易逝,智慧愛心日增。一個人的魅力,要靠自我更新,開拓人性的新邊疆,使自己日有新意,月有新意,年有新意,其魅力層層露新,層出不窮,便有吸引力,對異性的吸引力,對合作者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