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掌的十六種含義(2 / 2)

八、佛子見麵,合掌稱一聲“阿彌陀佛”,即是歸於彌陀一乘願海(合二為一),不退成佛。又表十方佛國,同讚阿彌陀佛,同宣淨土法門(合十方為一)。

九、合十於心口,表示我們的心要修十波羅蜜才可成佛,即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願、力、智波羅蜜等十種。又華嚴十玄門、普賢十願王,都表圓滿之義。所以,雙手合十,即表示能圓成佛果。

又,文殊、普賢是釋迎如來之二脅士,文殊是諸佛之師表“信、解”,居左;普賢是一切如來長子,以十大願王表“行”,居右。此亦表示解行合一,福慧雙修。同樣,阿彌陀佛左脅持為觀音,三十二應,普門示現,表智慧善巧、通達無礙,屬“解”;右為大勢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屬“行”。左右相合,還是“解行合一”。左手多靜,主“解”,右手多動主“行”。所以,合掌即表示解行合一。這樣,才能成就無上菩提。行而不解,易盲修瞎練,增長邪見。解而不行,增長無明,如紙上畫餅。《金剛經》謂:“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無相”是解,“修一切善法”是行,證“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佛果。

十一、左手多靜,代表“自覺”。右手多動,代表“覺他”。自覺而不覺他,隻證小乘極果。要覺他而不自覺,恐無能為力,引人入邪路。合二為一,方是菩薩行者,才能趣於覺行圓滿,成就無上菩提。

十二、左右手分別代表願和行。有大願而無大行,便成空願、虛願。無大願而行,則行恐不真而盲目,不得大果。二者相合,以願啟行,以行證願,才能圓成大願。

十三、合二為一,代表“法法平等,無有高下”。所以,禪淨不二,淨密不二,方法不同,本質相同,目的相同。貴在一門深入,一修一切修。

十四、左右合為一體,代表不二之理。煩惱與菩提不二,自行與化他不二,自佛與他佛不二,性與相不二。

十五,左右相合位於中位(胸口),代表從容中道,不落兩邊,不住斷常,不著空有。

十六、一切物品供養佛像,主要都是用來啟示我們如何修持的。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普賢菩薩在十大願王中,說了七種真正的法供養。

在聖像前誠心地合掌,仰慕佛德,依佛知見而行,才是上等供養。所謂“合掌以為華,身為供養具。善心真實香,讚歎香雲布”。身體就像一個盤子,而雙手合掌就是盤子裏的一朵花。由此而知,合掌又代表“含苞待放”,指因地修行。花開結果,即是菩提。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看得爽了賞個錢嘞!

賞作者貴賓票:

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or

賞作者貴賓票:

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or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