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1)(1 / 2)

第一篇 領導者即席講話應具備的基本技能

第一章.即席講話的必備的語言技巧 (1)

即席講話,是指在特定場合,由他人提議或自認為有必要,而臨時進行的發言。即席講話是領導常遇到的事情。領導者在參加各種討論會、茶話會、歡迎會以及歡送會時,經常要即席講話。它要求邊想邊說,邊說邊想,所以很能體現人的思維應變能力和口語表達水平。領導很有必要提高自己即席講話的語言技巧,以便在這種場合下臨陣不慌,應對自如。

用一個精彩的開場白打開局麵

即席講話的開頭,也叫開場白,它很重要,能不能馬上抓住聽眾,往往決定著整個講話的成敗。好的開場白就像一個出色的導遊員,一下子就可以把聽眾帶入講話者為他們擬設的勝境;好的開場白是演講人奉獻給聽眾的一束多姿的花朵;好的開場白最易打開局麵,便於引入正題。因此,開場白不能平鋪直敘,平庸無奇,而要努力做到不落俗套,語出驚人,這樣才能出奇製勝,先聲奪人。

世界著名電影喜劇大師查爾斯?卓別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應邀去華盛頓作美國第三次自由公債募購的動員。在華盛頓的一個足球場內,卓別林麵對著站在球場的成千上萬的聽眾,不停地說:

“德國人已經到了你們的大門口,我們必須攔住他們!隻要你們買自由公債,我們就有力量阻攔他們!記住了,每買一份公債,就救活了一個士兵——一位母親的兒子!我們就可以早日打勝這一仗!”

卓別林這段話,精彩之處就在首句,猶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石破天驚,震撼人心。該句以強烈的對比、濃烈的情感色彩、極力渲染了民族危機的嚴重和愛國主義精神的崇高及國民的神聖義務。這就為下麵購買公債的動員提供了最充分的理由,做出了有力的鋪墊。

態度誠摯,以情動人

即席講話的最大特點在於助“興”。所謂“助興”,就是指講話者在環境、對象、內容的感召下,有一種強烈的表達欲望。這種欲望產生於講話之前,貫穿於講話的全過程中,它首先應當體現在講話的態度誠摯。誠摯的態度能夠直接影響聽眾的情緒,關係到聽眾對講話內容的接受程度。誠摯、熱情、坦率的講話能夠吸引聽眾,能夠縮短講話者與聽眾之間的距離,使聽眾始終為講話者的誠懇坦直所打動,大大增強講話的實效。

例如:邢台地震的第二天,周恩來總理不顧頻繁餘震的危險,懷著沉重的心情,趕赴災區看望受災的群眾。當時春寒料峭,裹著沙礫的西北風一陣緊似一陣。總理看到數千名群眾迎風坐著等他講話,當即對縣委書記說:“風沙這麼大,怎麼讓老鄉們朝著風坐呀?你說,一個人跟幾千群眾相比,哪一方麵更應該照顧?”接著又用深沉的語調說:“我是作為國家總理來看望受災群眾的,但我是一個共產黨員,你想想,共產黨人哪有讓群眾吃苦在前而自己吃苦在後的道理呢?”

他親自指揮群眾朝南坐下,自己繞過去,站在一個木箱上,迎著漫天風沙向群眾講話。當總理號召災區人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發展生產,重建家園”時,群眾激動得熱淚盈眶,總理講一句,大家齊聲響應一句。當總理講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等你們恢複了生產,重建了家園,我再來看望你們”時,幾千名群眾一齊站了起來,口號聲此起彼伏,連成一片。周總理不愧為卓越的政治家、宣傳家,他的講話的魅力就在於他善於把共產黨人關心人民疾苦的誠摯感情注入自己的講話之中。這樣的講話當然能夠富於感染力,能夠深深地打動災區群眾的心,使群眾精神振奮地投入重建家園的工作中。

立場鮮明,以理服人

講話時誠摯的態度來源於講話人對聽眾的尊重,隻有這樣,才能得到聽眾的尊重和信任,如果領導者態度倨傲,以勢壓人,也就不可能得到聽眾的信任和尊重,不可能在講話時推心置腹,打動人心。這種誠摯的態度在講話中應該具體地表現為襟懷坦白,觀點鮮明。“誠摯”不等於“遷就”,誠摯感情應當融進話裏所表達的觀點之中,使觀點更鮮明,使每一句話都是感情的凝聚,心聲的流露,使講話情動於中、寓情於理。尤其是某些批評性的講話更要注意這一點。

小說《高山下的花環》中,雷軍長在戰前動員會上的即興講話震撼人心,痛快淋漓,關鍵就在於他的講話觀點鮮明,態度誠摯。當時,高幹子弟趙蒙生的母親利用職權為兒子逃避上前線“開後門”,在連隊即將開赴前線殺敵時,把電話打到前沿指揮所找雷軍長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