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領導者與親友溝通的方法
親友,是親戚、朋友的總稱。親戚關係,因為它是以血緣為聯係的,所以,以此為聯結的各方就有一種自然的親近感,久而久之,當然也就有了感情和友誼。朋友關係,則主要是思想、情趣、性格相近才組合形成的。它們都不是孤立、超越於社會關係之外的,都是社會關係的一部分。領導者在日常生活中總要與親友打交道,因此交談中的語言藝術不可忽視。
推心置腹,相互信任——以誠換誠法
同祖曰親,同師曰朋,同誌曰友。親友之間聯結的紐帶主要是血緣和感情,因而理應誌同道合、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表現在語言上則是語氣樸實、忠誠,不客套、不作假,適當地公開自我,敞開心靈,以一個真正的自我與親友相交談,平等待人、互相理解,爭取對方的信任,同時也信任對方。為此,應該常常想到兩點:
一是從對方的角度回答問題。在回答對方的問題,評價對方語言時,首先問問自己:“他為什麼要這樣說?”“假如我是他,我也會這樣說嗎?”即使對方的要求你不能滿足,也應用一種適當的方式和他交換意見,使人感到你通情達理。
二是對對方的想法、做法、說法表示同情。有人極為推崇這樣一句處理人際關係的話:“我一點也不怪您有這種感覺,如果我是您,很可能也會這麼想的。”其實,這句話的可取之處就是表現出對人的理解。雙方相互理解了,工作也就好做了。當然,理解的東西並不一定都要同意和支持,有的事情,理解其心情,但不一定肯定其做法和思想出發點。不能不講原則,對什麼都同情。
語言上推心置腹、互相信任,容易使親友認為領導者是“自己人”,獲得極大的安慰感和心理滿足,從而更能理解和支持領導者的工作。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攻為守法
攻與守,都是策略。攻者主動,守者被動,攻為進取,守為防禦;二者各有千秋,難分伯仲。然而,攻與守並不是水火不容的。守可謂“不讓”之攻,攻可謂“主動”之守。領導者在與親友的語言交往中,以攻為守更有其獨特的妙處。
在領導者的親友關係中,求情辦事者屢見不鮮。一方麵是因為親友之間互幫互濟本是人之常情,另一方麵是由於領導者掌握一定權力,辦事容易,所以眾多親友莫不有求於領導者。對此,既無法一概回絕,又難以統統滿足。怎麼辦?與其消極防禦,不如“主動出擊”。
“主動出擊”就是率先發動感情攻勢,“逆流而上”。因為親友既然有求,那麼他們的拿手好戲也不外乎是套近乎、拉關係,其前提是你可能不答應。你若熱情接待,情真意切,因此很容易使對方感動。此時,能辦的事給辦,不能辦的事你以情裹理,感染和說服對方,使之感到你有你的難處,從而取得對方的諒解,不再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