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距離,適當回避——冷處理法
有些事,不便直接反駁親友,又不能應承下來,於是隻好對此保持一定的距離,或在語言上予以“回避”。即一方麵可以把問題推開,做出力不從心之狀;另一方麵也可以顧此而言它,絕口不提此事,甚至裝聾作啞,不予正麵回答;再一方麵,還可以通過一種曲折的途徑予以反駁。基本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a.他人轉告。這種方式是請關係較好的第三者代勞。如,“他這幾天身體不太好,我看這事暫且就不要去麻煩了吧。”“上次為這事,他和副主任弄得很不好,你是不是另想辦法,免得使他為難?”這些話經第三者(最好是家庭成員)說出,領導者的態度也就很自然地為親友所知曉。
b.推托其辭。如,“這事我一個人也決定不了,還得經過大家討論,恐怕很難通過。”
在不便明言相拒的時候,推托其辭是一種比較策略的辦法。
c.答非所問。如,“此事您能不能幫忙?”“我明天必須去開會。”用答非所問,委婉拒絕了對方。拖延回答。如,“請您今晚到我家來吃飯。”“今天恐怕不行了,下次一定來。”下次是什麼時候,實際上並沒說定。對方若是聰明人,就不會再強人所難了。
d.轉移話題。如,“此事務請幫忙!”“你也沒有吃飯吧?”對方一聽便知,你既不想回答他的問題,又下了逐客令(“我想吃飯”)。
轉移重心,以李代桃——獻可替否法
“獻其可,替其否”,這是《左傳·昭公二十年》中的一句話,“獻可替否”已成為一句成語,意思是建議可行的而替代不該做的。
親友所求之事,可能千奇百怪,隻要不違背原則,理應盡力幫忙,切不可漫不經心、敷衍了事。但親友托辦的某些觸犯原則之事也不可一口拒絕,應在講明道理之後,幫助想一些別的好辦法作為替補。因為一般的人都有一種補償心理,結果雖然並不很理想,但看到對方已盡了力氣,情感便得到了滿足,這就在某種程度上將原有的失望感抵消了一部分。如在不違反原則情況下,又為親友找到了其他解決辦法,那就更能使親友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