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夜長明-1(1 / 2)

三月,春暖花開,柳風拂麵

京都在夕陽的映襯下眩目輝煌,而京都的正中央,正是天朝帝王之所在──丹朱宮。

────────────

景元三年

兩儀殿,是皇上平時處理政務的地方。此時,禮部張尚書將前十名考生的試卷呈上來,請皇上審閱排名。皇上隻管接了卷宗翻閱,也不理張尚書,張尚書隻好乖乖的站在一邊,大氣不敢出一聲。張尚書在官場裏摸爬打滾也不少年頭了,然而麵對這個即位不久的皇帝,卻有點戰戰兢兢。這是有緣故的。

當今皇上現今不過十八周歲,登基不過三年,但除了先皇托孤的幾位老臣,文武百官私底下說起當今聖上來,無一不是倒抽一口涼氣。

想皇上剛登基那會兒,宮裏那些主事太監欺皇帝年幼又沒有太後管事,便瞞上欺下胡作非為,小皇帝不多時便查出內侍曹公公私藏奏折,要問他死罪,宮裏這些太監們便聚齊來要保曹公公,皇帝一早起來便見塌前黑壓壓滿地跪滿了人,皇宮上下的太監來了大半,大呼冤枉,要同曹公公一同領罪。這些人尋思皇帝他再怎樣也是一小兒,嚇也得把他嚇回去。誰知到,小皇帝揉了揉睡眼,說了一句“宮中何來這麼多蟑螂,來人給朕掃了。”便見不知何時早已埋伏好的羽林軍四下裏衝出來,將太監們悉數押了,殺的殺關的關,人家皇帝沒事一樣上早朝去了。

再說張尚書的前任,不過是多年前科試中塞了兩個人進去,饒是眾多大臣求情,也被皇上“科舉事大,用人之根本,不可輕罰”為由直接被貶到南疆去了。

想著這些陳年舊事,也不知過了多少時辰,慕地聽見皇上說了聲甚好,張尚書一顆懸著的心這才躺平。皇上一邊批名次,一邊對張尚書說“今科的進士,倒還有些出息。”

“皇上英明,正是天佑我朝,才得如此多人才”

“尤其是這個第一名啊”皇上的話裏竟有些笑意,“他答的倒比朕想的還周詳。”

張尚書不敢接話。皇上說的這第一名定是顧謹言了。

這位顧公子的試卷委實答得精彩,縱橫捭闔竟將天下之局勢古今之議論點了個透,看得他們這身居要職的官員自愧弗如。他拿第一名,一點都不意外,隻是……張尚書偷瞄了一眼皇上,皇上隻是目不轉睛的看著試卷若有所思地樣子,看不出是雨是晴。隻是,這策論的題目可是皇上親擬的,如今皇上說出這樣的話來……要知道天威難測,尤其是這位主兒,那意思不是拿自己跟他比麽,比皇上還厲害,那可不是什麽好事兒……說起來,這顧謹言是戶部尚書顧大人之子,要不要去通個風……張尚書心眼在腸子裏拐了好幾道彎彎,再抬眼時,正遇上皇上一雙鳳眼淩厲的掃過來。張尚書隻覺得麵門發熱,手心卻攥出一拳冷汗。張尚書內心哆嗦——皇上看中自己在朝中沒有靠山尚且清廉才安排他做這個禮部尚書,別啥都沒落著反倒擔了個結黨營私的罪名~~

“明日傳臚可都安排好了?”

張尚書在心裏甩甩頭,道“回稟陛下,俱已妥貼。”

皇帝將試卷與名單遞與一旁的通事,說了聲下去吧。

退到殿門口,聽得皇上問了一聲可是辰時。旁邊的小太監答了一聲是,皇上似有歎息“有點倉促”……

接下來的話,張尚書自然沒聽見

“宣吏部尚書、侍郎過來見朕。”

次日,正是放榜的日子。貢院裏的考生們喜氣洋洋,昨晚他們就已經知曉排名結果。頭三名的考生自不必說了,其餘諸位雖說有小小遺憾但畢竟已是進士出生,讀書人寒窗十載,求的不就是這個功名麽。況且,今日就能得見天子容顏,那可是天賜的福分。要知道,雖然中了進士,今後還不知道能去哪裏做官,若是家中貧寒又悶又門路可走的,恐怕一輩子都隻得做個地方小官,再沒機會一睹天顏了。一行人跟著禮部官員及宮裏來的公公和禁衛入了皇宮,但見碧瓦高牆,曲徑回廊,眾人暗歎果然是天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