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大家都體恤皇上的腳,於是那些有的沒的便都留到了散朝之後閑話。一幹禦史對顧謹言住進飛霜閣很有意見,來回來去的說著“成何體統”,悲痛欲絕,其餘大臣們倒頗有些見怪不怪的意思。武官們講,當年在沙場上救過先皇的將軍無不是封王封侯,住個飛霜閣又算什麼。
門太傅觀戰觀得高興,尉遲太尉卻受不了了,大喝道:“皇上瘸著還來早朝,你們還想怎樣!有閑功夫說這沒用的,還不如關心關心皇上到底是怎麼摔下來的!”
當時太尉建議皇上把這事暫且捂起來別放出風聲,畢竟茲事體大恐大臣百姓議論,皇上卻說不必隱瞞。於是滿朝上下都知道了這事的大致情況——皇上的坐騎失控,跌入山穀;不僅是皇上的坐騎,實際上,還有不少羽林衛的馬也是如此。
太尉發怒,大家立刻閉了嘴。門太傅安慰道“太尉大人不必著急,刑部已經去太仆寺查了,不日便能水落石出。”
這些紛紛擾擾,顧尚書隻當沒聽見。
回到顧府,顧夫人緊忙告訴顧尚書說早上宮中賜了許多珠寶馬匹。
“皇上今日並未提及封賞。”顧尚書很疑惑。
“不是皇上賜的,是淑妃娘娘賜的。”
“許是皇上借淑妃娘娘的名義罷。”顧尚書邊說邊拿過禮單來看。那禮單重得著實有點嚇人,顧尚書沉吟許久,出於一名清官的自覺,決定折回宮去麵見皇上。
“陛下,忠君救主本是臣子份內之事,為臣實在受不起,還請皇上收回。”顧尚書跪伏在地,頭也不抬,絕然的樣子。
皇上很想快點回飛霜閣,很想說那是淑妃賜的朕不想管而且是賜給你兒子的你最好也不要管把他打發掉,但是,此時看著階下的顧尚書,皇上不由得有些懷舊。
顧尚書名叫顧運臣,曾經是桂王的西席。而桂王,是先皇的嫡長子。
先皇選了朝中公認最有才德的顧運臣教導桂王,栽培之意天下皆知,再加上桂王年輕有為,屢立戰功,所有人都以為桂王入主東宮乃早晚之事。
直到那年冬天,先皇的德妃生下了十三皇子。
不過是偏妃所生,沒人太在意,就連百歲宴都冷冷清清。然而,事情慢慢就不對了。先皇越來越喜歡這個十三子,沒事就抱著小兒子逗,大些時更是食寢坐臥都不離身,就差沒帶著上朝;三歲起先皇親自教習,五歲時興辦崇文館,召天下文武賢士輔導皇子。
皇後有些坐不住了,底下的人寬解說那十三殿下不過長的疼人又伶俐些,皇上喜愛是正常的,到底還是太小,不能對桂王有什麼威脅。桂王一次醉後失言,說十三弟長得跟女娃娃似的,送去和親還差不多跟本王搶什麼皇位。這話傳到先皇那裏,先皇震怒,一紙詔書貶到北方的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