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指引迷途的故事
指南針的發明
在風和日麗的豔陽天,太陽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在滿幕星辰皓月的夜晚,北極星教我們辨明
南北。當太陽、星辰躲起來時,迷失了方向的人苦惱至極。中國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生產
實踐發明的指南針結束了人類靠天辨認方向的曆史。
“磁”心一片總指南方
中國最早的指南針是指南車。關於指南車的發明人說法不一。傳說公元前2000多年,黃帝發
明了指南車。黃帝和蚩尤大戰,蚩尤能做大霧,弄得黃帝部下的戰士辨別不清東南西北,迷
失了方向。黃帝為了戰勝蚩尤,經過幾夜的苦思冥想,創製了指南車,用來指示方向,大敗
蚩尤,成為華夏族的最高首領。
有人則把指南車的發明歸於周公。據說周公當政的時候,西方諸侯都派使者來朝賀,越裳氏
在極遠的南方,也派使者來進貢。周公怕越裳氏的使者回去時迷失方向,便造指南車送給他
。
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過,指南車正式見於史書記載則始於東漢。以後三國南北朝、北宋
時期,都有人製造指南車。根據北宋時期燕肅把指南車獻給皇帝的那篇公文,可以知道他製
造的指南車的形狀和內部構造。它是一輛裝載著長方形車箱的雙輪車,車箱外麵有形象生動
的雕刻和色彩鮮明的圖畫作裝飾,非常美觀。車箱裏麵是整套精巧的機件,和車箱頂上站著
的可以轉動的木偶相關聯。那木偶平舉一手作指示方向的樣子。指南車用四匹馬拉著,行動
的時候,不管車身拐彎大小,木偶的手指始終指向南方。
戰國時候,我國冶金業興起和迅猛發展,人們在尋找鐵礦的時候,發現一種磁鐵礦,即磁石
。磁石的發現和對其性能的掌握,在指南針的發明史中具有決定性意義。
磁石有一個區別於別種礦石的顯而易見的特性,就是它的吸鐵性。最初人們無法正確解釋這
一現象的奧秘,於是就拿母子情來比附:“石,鐵之母也。以有慈石,故能引其子;石子不
慈者,亦不能引也”。故先秦和秦漢古籍中都把磁石寫成“慈石”。大約到了唐代,“慈”
字才改為“
磁”。由於磁石具有吸鐵的特性,人們還送給它一個渾名——吸鐵石。
人們掌握了磁石的吸鐵性之後,在各個方麵應用它。秦始皇曾用磁修築阿房宮的北闕門以防
刺客。用磁石過濾釉水中的鐵屑,曾是燒製白瓷的一道重要工序。在製藥的過程中,往往用
磁石吸去鐵製杵臼留在藥中的鐵屑。磁石也應用於醫療上,《本草綱目》記載了宋代人用磁
石吸鐵作用來進行某種外科手術,如在眼裏或口裏吸取某些細小的鐵質異物。到了現代已發
展成為一種專門的磁性療法,對關節炎等疾病顯示出良好的療效。然而,發現並利用磁鐵的
指向性,製造出指南針,則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一項更偉大的貢獻。
用磁石製成的指向儀器,最早稱之為司南。司南就是指南的意思。它大概問世於戰國時期。
司南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樣子像一把勺,底部圓圓的,可在平滑的“地盤”上自由旋轉。
塊方方的地盤是指羅經盤,四周刻有八幹(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和十二支(子
、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加上四維(乾、坤、巽、艮)共二十四
向,是配合司南一起為人們定向的。定向時,人們把司南的柄輕輕一碰,待旋轉的磁勺慢慢
靜止下來,勺柄就指向南方,告訴人們所處的方位。據說那時的鄭人去采玉時,一定要懷揣
一套小小的司南,以免在深山幽穀中迷失道路。
可是,那式樣精巧,線條流暢“小磁勺”是如何從一塊不規則的天然磁石中脫胎換骨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