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人類的新“同伴”(2 / 3)

懷中繈褓長大成人

機器人發展曆程中的第一個階段是“仆從機器人”,這種機器人還沒有自主能力,靠的是人

的操縱。早在20世紀40年代,美國阿貢實驗室的高德茲教授和他的助手們總結了人工肢體設

計、傳動機構、操縱和控製係統的大量經驗,經過反複試驗,製成了機械聯結的“主—從”

手。利用對它的操縱,可以讓它到有放射性的所謂“熱室”中去放取有放射性的物質。1954

年,經過對“主—從”機械手長達十年的不斷改進,最後設計製造出M8型仆從機器人。

1958年,在瑞士日內瓦展出了阿貢實驗室所設計的仆從機器人。它是利用遙控技術設計出

來的

最新科技成果,當時在世界上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在展出期間,阿貢實驗室專門選派熟練

的操作員進行了精湛的表演。隻見機器人在人的操縱下亦步亦趨,靈活自如地做著各

種複雜的動作,使參觀者無不交口稱讚。

機器人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是具有相對獨立能力的工業機器人。美國恩蓋伯格為工業機器人的

設計和研製作出過傑出貢獻,被人們譽為“機器人之父”。

1956年,受朋友喬治·戴沃爾“按程序傳遞物品”設想的啟發,恩蓋伯格聯想到利用這一設

想可以

設計一種具有多種功能、自動完成取、放、抬各類物品的機器人,這其實就是製造工業機器

人的構想。此後他與戴沃爾合作,準備將研製機器人的構想付諸實施。

經過幾年艱辛的創造性勞動,他們終於在1959年研製成功第一台工業機器人。機器人采用的

是液壓傳動機構和計算機控製的方式。盡管機器人的外形一點也不像人,可幹起活來卻相當

靈活,一個機器人往往可以頂上好幾個工人。它們可以做勞動強度相當大的工作。在取得這

一成果後,恩蓋伯格等人成立了專門研製開發各類機器人的尤尼梅特公司,各種類型的工業

機器人陸陸續續地在這家公司誕生了。尤尼梅特也一度成了工業機器人的代名詞。

恩蓋伯格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後來被日本等國家引進,日本在引進這項技術後使他們的機器人

製造工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並在很短的幾年裏趕上和超過了美國,成了“機器人王國

”。

60年代末又出現了第三代機器人——智能機器人,其特點是有感覺功能,能獲取外界信息,

由計算機進行信息的分析處理,進而產生控製作用。到80年代,第三代機器人已達到實用水

平;90年代,進入普及階段。

有些科學家從機器人一出現,就在研究,機器人是否能具有智能。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製出

MH-1型智能機器人,美國斯坦福研究所製成名叫“謝克”的機器人,利用這兩種機器人進行

試驗表明,機器人是可以具有智能的。1969年,斯坦福研究所用“謝克”進行了成功的試驗

。“謝克”身下有三個輪子,因此可以前進後退;它的“眼睛”是電視攝像機,還有“光

學測距儀”。它身上還裝有“貓胡子”式的觸覺傳感,身上有計算機。人的指令是通過天線

傳送給計算機的。科學家下達命令:把平台上的箱子推下去。“謝克”接到命令後,在原地

轉了一會,找到了平台,“走”近平台。平台四周是直立的壁,電上不去。它在平台四周轉

了20分鍾,大概是“腦子”想出了辦法,向四周環顧,看見屋角有一個斜麵平台,經過“思

考”,把斜麵推過來,中間有障礙物,就繞過去,最後把斜麵台子靠在平台邊上,它順著斜

麵“爬”上了平台,再把台上的箱子推了下來。它的一舉一動多像一隻用工具采香蕉的猴

子啊!所以以後人們給這個著名的試驗起了個挺幽默的名字——“猴子與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