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起源和演化作出了很有價值的貢獻。
總之,遙感技術已經成為人類征服自然界的有得利助手。美國人估計,他們應用遙感
技術,在減少洪水損失、改進灌溉用水,預報、探測農作物病蟲害、改進石油勘探、估計世
界麥收量等五個方麵,每年可得益10億美元以上。用衛星遙感技術測繪地圖比用航空相片測
繪節約成本90%。
後來,科學家發現,不少動物在夜幕中“眼神”非常之好!像蛇,能在伸手不見五
指的情況下
抓住來回亂竄的老鼠,原來老鼠輻射紅外線,蛇靠感受到的紅外線尋找到老鼠的行蹤。遙感
不能用紅外線呢?能!人們製成了能在漆黑的夜晚工作的紅外遙感設備。由於溫度不同,紅外
遙感影像的深淺也不一樣。在萬籟俱寂的深夜,打開紅外遙感儀,就可以探測到那沉睡的山
川、水庫和原野了。
紅外攝影是怎樣產生的呢?1800年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耳在做太陽光譜的熱效應試驗時
,意外地發現在紅光外麵的黑暗區域存在一種不可見光,這就是紅外線。1931年,美國試製
成功了對紅外光感光的膠片,從而可以在黑暗中拍到一般膠片無法拍到的物體的照片。
紅外遙感能在黑夜大顯神通,可是陰天下霧,它又一籌莫展了。人們又發明了穿雲透霧的微
波遙感。微波遙感的種類很多,側視雷達就是其中的一種。側視雷達靠它的天線主動發出無
線電波,然後接收地麵物體不同的反射波。我國研製的側視雷達遙感,精度很不錯,裝在飛
機上,在高10千米時,遙感航線側麵27—120千米的廣大範圍裏,它能破雲霧、透森林,弄
清那個區域的地表結構,並且偵察到隱藏在那裏的坦克群等軍事目標。
1900年科學家們發明了多譜段攝影機,1962年蘇美分別研製成功了九鏡頭多光譜段照相機
,有了這些設備,就誕生了複合的遙感設備,叫多波段遙感,遙感的精度得到大大提高。打
個比
方,就好像同時許多性能不同的眼睛看同一地區,把這裏全看透了。常用的有四波段、九波
段、二十四波段等等。拿九鏡頭多光譜段照相機就可從空中在0375—09微米的攝影波段
內,同時對同一地域拍出9張波段不同的照片。
隨後,多波斷掃描遙感設備也應運而生。這個先進的科學“千裏眼”有個掃
描鏡,它飛快地轉動掃描,並把掃過地麵得到的信息存儲在磁帶裏。還有的掃描遙感儀裝在
星上,隨著飛行,極迅速地掃過地麵上的一切,並把所得信息立即發送回地麵接收站,接收
站裏有數據庫可以存儲信息,也可以根據指令把信息立即送進計算機處理,製出我們所需要
的圖表,配上動繪圖儀還能馬上繪製成圖。
美國宇航局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年發射了“水星”、“雙子星座”等宇宙飛船,後來又發射
了“阿
波羅”載人飛船。通過各種攝影係統得到了上萬張地球照片,獲得了許多地球資源情報。
1972年7月23日美國發射第一顆地球資源衛星。1977年前蘇聯發射了一顆地球資源及海洋勘
測衛星。
為了充分利用地球資源衛星數據,美國在南達科他州的蘇福爾斯建立了“地球資源數據中心
”,向美國和世界各國用戶提供數據。不少國家為了了解本國自然資源,紛紛向美國提出參
加地球資源衛星計劃,在國內建立地麵接收站,同時向美國提供本國地麵實況數
據資料。
自從1960年美國發射了第一顆氣象衛星後,蘇、德、中、日都發射了這類衛星。目前天空已
有100多顆氣象衛星,技術上也不斷改進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