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從“小球團”到“大殺(1 / 2)

第六十六章從“小球團”到“大傘”

記憶合金的發明

“對一個人來說,這是邁出一小步;但對人類來說,這是跨了一大步”,這句話能從遙遠的

月球傳送到地球上來,全是一個銀色小球團的功勞,而當它在月球上時,卻是一個直徑達數

米的半球形電線。其中的奧秘何在?其實,其秘密就在於它的製作材料——記憶合金。

金屬“蘇醒”奇妙特性

20世紀60年代,美國海軍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在研製一種新式裝備的課題,並且已經進入

了試驗階段。在試驗過程中,發生了一件奇怪而有趣的事,引起了他們的

極大興趣,也正是由於他們沒有放過這一看來平常的事,才引起了後來在材料科學領域裏的

一場革命。事情是這樣的——在試驗過程中,他們需要一些鎳(niè)鈦(tài)合金絲,

然而當他們將合金絲領回來時,卻發現這些鎳鈦合金絲是彎彎曲曲的,使用起來不方便。於

是,在試驗中他們將這些細絲一根一根地拉直。奇跡出現了:當溫度升

到一定的時候,這些已經被拉得直直的鎳鈦合金絲,突然又全部恢複到原來彎彎曲曲的形狀

而且絲毫不差,和原來完全一樣。他們反複作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是這樣——被拉直或做

其他形狀的鎳鈦合金絲,隻要遇到這個溫度,便立即恢複到原來那種彎彎曲曲的樣子。好像

從前被“凍”得失去知覺時,被人們改變了形狀,而當溫度升高到一定的時候,它們“蘇醒

”了,又“記憶”起了自己原來的模樣,於是無論如何都要恢複自己的“本來麵目”。

科學家們對美國海軍研究所的這一發現產生極大興趣,他們對此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和反複地

試驗,

結果發現很多合金都有這種奇特的本領,即:人們可以在一定溫度範圍根據需要改變它們

的形

狀,可是一到一個特定的溫度,它們便一個個自動恢複到自己原來的形狀,絲毫不差。而且

這一“改變——恢複”的現象可重複進行,其“記憶”能力決不會降低。科學家們將這種現

象叫做“形狀記憶效應”,將具有“形狀記憶效應”的合金叫做“形狀記憶合金”。

合金為什麼會有記憶力?它的秘密何在?具有奇特的形狀記憶能力,從本質上追究,是合金內

部微觀結構固有的變化規律所決定的。固態金屬合金中,原子是按一定的規律有序排列的。

有的合金隨環境溫度的變化,內部原子的排列方式會發生變化。當溫度回到原來的數值時,

合金內部原子的排列又會恢複到原來的排列方式。

在母相時,金屬原子進行有序排列,當溫度下降後,原子的排列方式發生變化,產生相變;

如果施

加外力作用,它就發生形變,此時,若使環境溫度提高到轉變溫度值,則原子的排列方式將

恢複到原來母相的狀態,同時合金的外形回到母相的長方形外表。對三種不同材料進行拉伸

變形、解除外力和加熱等操作後形狀記憶合金與普通金屬材料的不同是很明顯的,而它與超

彈性材料的不同在於它需要轉變溫度恢複原狀,而超彈性材料在解除外力後即可恢複原狀

。

“魔花”開放出現奇跡

自古以來,人們便對高懸在空中的月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千百年來,人們幻想著、盼望著

到那神秘的月亮中去。美國的“阿波羅”飛船,終於在1969年7月20日飛向月球,隨著登月

宇航員那具有曆史意義的輕輕一跳,其身影永遠留在月球上。

人類登月的主要任務是收集有關月球的各種科學資料,為人類進一步了解月球提供可靠而寶

貴的資料。除岩礦標本可以帶回來以外,大量資料是靠裝在月球上的儀器不斷地從月球

上發射回地球的,而要進行這項工作,必須在月球上架設一架像大傘似的天線。靠宇航員到

月球上去安裝,這顯然是不行的,因為宇航員在月球上停留的時間非常寶貴,有許多重要的

實驗要做。因此,這種大型的天線都是在出發前就預先安裝好後直接帶到月球上去的。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