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重要特點:一是大。據1998年7月的統計,隨著微型電腦的迅猛發展和普及,因特網已
經覆蓋212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全世界登記的“域名”多達650多萬個,用戶已經超過1億。
二是規範統一。因特網統一遵守TCP/IP網絡協議,為各種應用的開發提供統一的“平台”;
更由於網上有極豐富的信息資源可以共享,因而無論是政府、企事業單位、團體、家庭,直
到個人,都正在不斷掀起上網的熱潮。
通信和交流已經成為今天因特網發展的主要目的。從遠古時代的飛鴿傳書、狼煙烽火到近現
代的電報、電話,直至現代通信、計算機網絡、多媒體等技術的廣泛運用,超越人類想像的
變化,揭示出人類社會所麵臨的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以因特網為代表,融合了計算機
網絡、現代通信、多媒體的高新技術迅猛發展,數字化信息技術革命浪潮將人類生活推入了
一個嶄新的時代。
因特網早期主要應用於電子郵件(E-mail)的收發、遠程登陸(Telnet)、Gopher和文件下載(F
TP),所有這些應用都
需要有相當的計算機知識才能使用。這種局麵直到1990年TimBerners-Lee發明了萬維網WWW(
World Wide Web)之後才逐漸改變。WWW通過建立Web網站進行信息的發放,用戶通過操作簡
單的瀏覽器軟件,以圖形界麵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來訪問這些網站,並可以通過
超文本鏈接,轉接到其他相關網站。WWW極大簡化了網上信息的發布和用戶訪問。真所謂“
大千網界,任我遨遊”。
因特網從最初的軍方政府網絡,發展到校園學術研究網絡,再到今天的商業化網絡,正反映
了傳統的技術到商品的轉化過程,市場需求和商業驅動便成為技術發展的原動力。90年代以
前,因特網的使用曾一度僅僅局限於研究與學術領域,商業性機構進入因特網一直受到諸多
法規或傳統的困擾。因為像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這樣出錢建造因特網的政府機構對因特網上
的商業活動並不是很感興趣。1991年,美國的3家公司通過自己經營的網絡向客戶提供一定
程度上的因特網聯網服務,“商用因特網協會”隨之組成,宣布用戶可以把他們的因特網子
網用於任何的商業用途。因特網商業化服務提供商的出現,使工商企業終於可以堂而皇之進
入因特網。
商業機構的涉入使因特網在通信、資料檢索、客戶服務等方麵的巨大潛力被極大地發掘了出
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世界各地無數的企業及個人的紛紛湧入,帶來了因特網發展史上的
一個新的飛躍。因特網經濟利益的原始驅動直接導致了商業機構的介入
,與網絡緊密相關的一些公司的規模和數量隨之急劇膨脹,許多人因此一夜暴富,因特網造
就了像網景、雅虎這樣的IT產業的商業神話,微軟“維納斯計劃”緊鑼密鼓地推出,IBM電
子商務的極力倡導和推廣等等也無不與因特網息息相關。在中國,瀛海威、世紀互聯、東方
網景早已成為很多中國人所熟悉的因特網服務提供商(ISP),中國的信息產業巨人聯想集團
也已經把自己的商業發展重點轉向因特網,並已取得了驕人的戰績。可以說,因特網
的出現和發展對世界經濟發展的重點和方向從根本上產生了影響。
據統計,1998年全世界250個國家中有240個國家提供因特網上網服務。全球因特網服務商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