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6平常心做事(1 / 2)

第十九章6 平常心做事

在現代這個快節奏和壓力並存的社會中,我們要想平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一般說來,人的心往往不能以常理來衡量。理論上,或許認為某種做法是對的,但人心往往朝著相反的方向走。這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但仍有某種法則可循。如果你有一顆平常心,就可以心平氣和地工作,心平氣和地生活。

所謂平常心,就是既能不甘人後、壓倒一切,又能虛懷若穀、大度包容,麵對各種紛爭,以從容平淡的心態麵對。

在奧運會上奪得金牌的冠軍,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保持了平常的心態。的確,在競技場上保持平常心態,就能使競技者超水平發揮,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績。在工作中更是這樣,隻有保持平常心,我們才能保證自己高效率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實際上,很多人並不是被自己的能力所打敗,而是敗給自己無法掌控的情緒。在現實工作中,在激烈的競爭形勢與強烈的成功欲望的雙重壓力下,從業者往往會出現焦慮、歡喜、急躁、慌亂、失落、頹廢、茫然、百無聊賴等困擾工作的情緒。這些情緒一齊發作,常常會讓人喪失對自身的定位,變得無所適從,從而大大地影響了個人能力的發揮,使自己的工作效能大打折扣,生活也因此變得混亂不堪。

古人有雲:“寧靜而致遠,淡泊以明誌。”不管我們身在何種職場,隻要能夠遠離浮躁,常保一顆平常心,自然能夠超越自己,成為一名工作高效、生活平衡的人。

有這樣一個關於平常心的故事:

三伏天,某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

“快撒些草籽吧。”徒弟說,“別等天涼了。”

師傅揮揮手說:“隨時。”

中秋,師傅買了一大包草籽,叫徒弟去播種。秋風疾起,草籽飄舞。“草籽被吹散了。”徒弟喊。

“沒關係。”師傅說道,

“吹去者多半中空,落下來也不會發芽。隨性。”

撒完草籽,幾隻小鳥即來啄食,小和尚又急了。師傅翻著經書說:“沒關係,隨遇。”

半夜一場大雨,弟子衝進禪房:“這下完了,草籽被衝走了。”師傅正在

打坐,眼皮都沒抬說:“隨緣”。

半個多月過去了,光禿禿的禪院長出青苗,一些未播種的

院角也泛出綠意,徒弟高興得直拍手。師傅站在禪房前,點點頭:“隨喜。”

從小和尚和師傅對外界變化的不同反應我們可以看出,徒弟的心態是浮躁的,而師傅的平常心卻是成熟而理性的。

“師傅”的理性與平常心,尤其值得患得患失、在狂喜與頹廢之間震蕩的職場中人思量。從預備撒草種到長出綠苗,“徒弟”的情緒大起大落,而師傅卻平和地麵對。這種心態差別,源於兩個人的閱曆與素質。禪學中的平常心是指以平常心看透徹宇宙一切事情,確確實實地把握住目前的一切,實實在在、平平淡淡地去過有意義的生活。

對一名渴望把握自己生活平衡的人來說,保持一顆平常心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