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始於欲望,始於野心。
西方有句諺語說得好,隻有想不到的事,沒有幹不成的事。中國有不少人說的多做的少,對待發財致富也是一樣。其原因是心理的畏縮,信心的不足。
這一點,在知識分子身上體現得尤其突出。魏晉南北朝時代,士大夫喜歡坐而論道,談禪說玄,閉上眼睛,塞上耳朵,對當時政治的黑暗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隻知一味逃避。自此以後,喜歡清談似乎成了中國知識分子血液中固有的東西。
其實,中國人在“經商致富”問題上邁不開關鍵的一步,並不完全因為多謀寡斷,而是因為中國人在思想上還有許多障礙,使他們不能毅然地“下海”創富。不能克服這些思想上的障礙,就隻能站在岸上,眼巴巴地看別人在商品經濟的大海中如魚得水,翻波弄浪,就隻能看著別人發財,而自己依然受窮。
隻有鍾情於金錢,並且鍾情再鍾情,從心裏視財富為命根子,你的財富才會不斷增加。“我不喜歡金錢,是金錢喜歡我。”這種話聽起來就讓人感到虛偽。“讓我們鍾情於金錢吧,這樣才會有所作為。”說這話的是日本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我喜歡金錢,對我來說,這是我的稟性,也是我的正業。”說這話的是美國富翁唐納德·索馬斯·裏甘。
鬆下幸之助9歲就開始當學徒嚐艱辛。他經過漫長的15年的磨礪,於24歲創立自己的公司並開始獨立創業。經過數十年的艱苦經營,終於使一個小作坊式的工廠發展成國際性的龐大企業集團,公司規模在世界500家大企業中名列第17位。他有一句名言被商人奉為經典,那就是這句:“讓我們鍾情於金錢吧,這樣才會有所作為。”
20世紀70年代的華爾街,人們一提起唐納德·索馬斯·裏甘這個人,就會膽顫心驚。
裏甘是華爾街股市中的一個經濟大亨,是華爾街著名投資公司——梅裏爾·林奇公司的總裁。他可以使華爾街的股民笑的變哭,哭的變笑,簡直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裏甘與肯尼迪是同學,他對家財萬億的肯尼迪家族羨慕不已。他暗暗發誓:一定要擁有足夠令世人驚歎的金錢!
裏甘坦言:“我喜歡金錢,對我來說,這是我的稟性,也是我的正業。”在許多人手裏會變成廢紙的股票,在他手裏,則會變成自己腰包裏的金錢。
隻有具有“財富欲望”,才能積累財富。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大學生讓校門口一位十八歲的姑娘補鞋子。大學生半開玩笑地問:“你不讀書幹這個,不怕被人家看不起嗎?”姑娘反唇相譏:“你穿雙破鞋就被人瞧得起嗎?”大學生又問:“那你將來打算幹什麼?”姑娘一本正經答道:“想開店賺錢,自己當老板。”大學生感到不可思議:“好大的口氣,你有資金嗎?”姑娘對這個書呆子大學生說:“我這不是正在攢錢嗎?”
要成功,就要有一種始終不渝的奮鬥精神。這種奮鬥精神的強弱正取決於你成功欲望的大小,你必須將欲望之火激發到白熾狀態。現在我們還沒有擁有奔馳寶馬並不可悲,可悲的是我們不敢向往擁有。人生最大的悲劇就在於夢想的消失。一個人一旦沒有了夢想,也就預示著他失去了生命的動力。這個夢想,就是成功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