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品味親情(1)(1 / 3)

幾乎想不出一個積極的最大的能給我幫助的人來。我想到對我幫助最大的最有好處的,恐怕還是先父。

我的父親

梁漱溟

吾父是一秉性篤實底人,而不是一天資高明的人。他作學問沒有過人的才思;他作事情更不以才略見長。他與母親一樣天生的忠厚;隻他用心周匝細密,又磨煉於寒苦生活之中,好象比較能幹許多。他心相當精明,但很少見之於行事。他最不可及處,是意趣超俗,不肯隨俗流轉,而有一腔熱腸,一身俠骨。

因其非天資高明底人,所以思想不超脫。因其秉性篤實而用心精細,所以遇事認真。因為有豪俠氣,所以行為隻是端正,而並不拘謹。他最看重事功,而不免忽視學問。前人所說“不恥惡衣惡食,而恥匹夫不被其澤”的話,正好點出我父一付心肝。——我最初的思想和作人,受父親影響,亦就是這麼一路(尚俠、認真、不超脫)。

父親對我完全是寬放底。小時候,隻記得大哥挨過打;這亦是很少的事。我則在整個記憶中,一次亦沒有過。但我似乎並不是不“該打”底孩子。我是既呆笨,又執拗的。他亦很少正言厲色地教訓過我們。我受父親影響,並不是受了許多教訓,而毋寧說是受一些暗示。我在父親麵前,完全不感到一種精神上的壓迫。他從未以端凝嚴肅的神氣對兒童或少年。我很早入學堂,所以亦沒有從父親受讀。

十歲前後(七、八歲至十二、三歲)所受父親的教育,大多是下列三項。一是講戲,父親平日喜看京戲,即以戲中故事情節講給兒女聽。一是攜同出街,購買日用品,或辦一些零碎事;其意蓋在練習經理事物,懂得社會人情。一是關於衛生或其它的許多囑咐;總要兒童知道如何照料自己身體。例如:

正當出汗之時,不要脫衣服;待汗稍止,氣稍定再脫去。

不要坐在當風地方,如窗口門口過道等處。

太熱或太冷的湯水不要喝,太燥太膩的食物不可多吃。

光線不足,不要看書。

諸如此類之囑告或指點,極其多;並且隨時隨地不放鬆。

還記得九歲時,有一次我自己積蓄底一小串錢(那時所用銅錢有小孔,例以麻線貫串之),忽然不見。各處尋問,並向人吵鬧,終不可得。隔一天,父親於庭前桃樹枝上發見之,心知是我自家遺忘。並不責斥,亦不喊我看。他卻在紙條上寫了一段文字,大略說:

一小兒在桃樹下玩耍,偶將一小串錢掛於樹枝而忘之。到處向人尋問,吵鬧不休。次日,其父親打掃庭院,見錢懸樹上,乃指示之。小兒始自知其糊塗雲雲。

寫後交與我看,亦不作聲。我看了,馬上省悟跑去一探即得,不禁自懷慚意。——即此事亦見先父所給我教育之一斑。

到十四歲以後,我胸中漸漸自有思想見解,或發於言論,或見之行事。先父認為好的,便明顯或暗示鼓勵。他不同意的,讓我曉得他不同意而止,卻從不幹涉。十七、八、九歲時,有些關係頗大之事,他仍然不加幹涉,而聽我去。就在他不幹涉之中,成就了我的自學。那些事例,待後麵即可敘述到。

我從小學起一直到現在,回想一下,似乎不論在什麼地方,都是主動的;無論思想學問作事行為,都象不是承受於人的,都是自己在那裏瞎撞。幾乎想不出一個積極的最大的能給我幫助的人來。我想到對我幫助最大的最有好處的,恐怕還是先父。

先父給我的幫助是消極的,不是積極的。我在《思親記》上曾說到這意思。我很奇怪,在幾十年前那樣禮教空氣中,為父親的對兒子能毫不幹涉。除了先父之外,我沒有看見旁人的父親對他的兒子能這樣的信任放任。恐怕我對於我自己的兒子,也將做不到。先父對我的不幹涉,最顯著的有三點:

(一)我在中學將要畢業的時候,一麵考畢業試驗,一麵革起命來。本來在未畢業時,已與革命黨人相通,畢業後便跟著跑革命。第二年民國成立,照普通說,這時應當去升學,不應當去幹沒有名堂的把戲。——我們那時的革命,雖也弄什麼手槍炸彈,但等於小孩子的玩藝,很不應如此。而我不想去升學,先父完全不督促,不勉強我。先父的人生思想是向上的,有他的要求主張,可是他能容納我的意思而不幹涉。何以能如此?我現在還完全想不到。

(二)後來我由政治革命,由社會主義轉到佛家,自己終天東買一本佛書,西買一本佛書,暗中自去摸索,——這也是主動的瞎撞,一直瞎撞若幹年。——先父也不幹涉。先父有他的思想,他自以為是儒家的,可是照我的分析,先父的思想與墨家相近,可說表麵是儒家而裏麵是墨家的精神,對於佛學很不喜歡。我既轉向佛家,我就要出家,茹素,不娶妻,先父隻將他的意思使我知道,而完全不幹涉我。這就成就我太大。那時我雖明白先父不願的意思,但我始終固執,世界上恐怕找不出象我這個固執的人來。

(三)就是不娶妻。這事在他人非幹涉不可。我是兩弟兄,我哥結婚十年,沒有兒子。照普通說,老人都很盼望有孫,尤其先父自民國元年至民國七年間,始終抱殉道之念——不願苟活之意,自己存心要死,又當晚年沒看見孫,有後無後將不知道;在普通人情,一定要責備我。可是先父半句責備的話都沒說。就是我母親在臨終之前,告訴我不要固執己見,應該要娶親;而先父背後告訴我說:雖然母親意思如此,可不一定依照,還是以自己意思為主。民國七年先父在要殉節的時候,仍無半句話責成我要結婚,他是完全不幹涉。這個信任或放任——這放任非不管,另有他的意思,即於放任中有信任。——給我的好處幫助太大,完全從這消極的大的幫助,讓我有後來的一切。大概在先父看到這一:這孩子雖然是執拗錯誤,但自己頗有自愛要強的意思,現在雖錯,將來可“對”,這“對”可容他去找,現在不要幹涉。先父的意思,恐怕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