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北大素描(3)(1 / 3)

現在北大的學生會又已正式恢複,正極力推行“新北大建設運動”,促進師生的團體生活。最近春假周內,全校師生曾在萬牲園舉行一次大規模的遊園大會,並有種種遊藝表演助興,在那紅杏滿園的春風中,大家興致勃勃,熱鬧非常。至於各係師生分組往四郊遊覽聯歡者,更不可勝計。

此外北大各種劇社,歌詠團,研究會等團體,也是蓬蓬勃勃如雨後春筍一般。一切都印證出現在的團體生活的欣欣向榮的景氣。

年來與團體生活的發達並進的,是北大學生的運動興趣的提高。記得前年蔣校長有一次對新生談話時說,“本校今後對體育將特別注意,外曾傳有‘北大老,師大窮’的話,今後雖不希望奪得何種錦標及多出‘美人魚’,總希望不致如‘學問得了,身體完了’的慘痛結果。”

此後在體育設施方麵力求改進,不久即將體育列為一二年級學生的必修科,現在廣大的運動場已經修築完竣了。去年秋天曾舉行過一次體育大檢閱,參加的學生非常踴躍,大有“北大從此不老”的氣概。

今年入春以來,運動場上的空氣更是非常活躍,一到下午三四點鍾的當兒,在那暖烘烘的日光下,在那和煦的春風中,但見一隊隊的男女青年們赤著臂,光著腿,流著汗;有的在球場裏對壘,有的在跑道上衝鋒,有的在練舉重,有的在習打拳。他們東一隊西一團地分散在廣場中,汗衫短褂,形形色色,那種熙來攘往的情形,煞似雜技場上的風光。女運動員們一壁在運動,一壁還不住地樂,那銀瓶瀉水般的嬌笑的聲浪,充溢著運動場上所有的空間。而且在那大紅樓內麵,在新宿舍中,在新圖書館裏,也可隱約地聽得著這種歡笑聲一陣陣地頻頻送來。這時平素最不喜運動的人,也不由得從窗口探出頭來望望,似乎也對於運動多少發生了點兒興趣了。

軍事訓練也是體育的一部分。北大軍訓有十五六年的曆史了,一向由白雄遠先生主持,其設備之完美,實不可多得,舉凡輕重機關槍,迫擊炮,平射炮,山炮,彈藥箱,手溜〈榴〉彈,防毒麵具,步槍刺刀等應有盡有,並辟有一沙盤戰術室,中有丈餘見方之沙盤,上置步,馬,炮,工兵,輜重,戰車,汽車及各種地物模型,作演習行軍作戰排列陣式之用。學生軍除平時受訓外,並到野外作種種演習。近年華北因外力影響,平津學校軍訓備受摧殘,可是北大軍訓一仍舊貫,始終不懈,而且在國防教育聲中,更積極地負起了它的嚴重的使命。

與運動場相映成趣的,是圖書館的熱鬧情形。自新圖書館落成以來,到圖書館裏看書的人非常踴躍,每天到館看書的平均有四百四十人之多(全校學生約一千人)。館內藏書之豐富,在學府圖書館中素稱巨擘,藏書共約三十萬冊。館中並藏有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贈卡片目錄全份,共目片二百餘萬張,為東亞不可多得之珍藏,是“自由研究”的教員學生們參考時極便利的工具。北大藏書以古本線裝書籍特多,其中文理法三院學生雅俗共賞的,也許要算是那部古本《金瓶梅詞話》吧,新學生到校早晚總要去觀光一下什麼“潘金蓮大鬧葡萄架”的。這書北大有兩部,附有木刻插圖,繪影繪聲,惟妙惟肖,讀者終朝不絕,真是日無虛夕。我最近到圖書館去打聽這部書的消息,才知書本早被讀得破爛不堪,在一年前已經把它歸入“概不出借”的禁書之列了。

常埋頭在圖書館裏的學生,除了研究或欣賞而外,還可以在其間求生財之道。有不少勤於譯作的學生,一切學食等費用都是在圖書館中從他們的筆尖上一點一滴地擠下來的。有的不僅自給,而且可以盤家養口。圖書館中真有取之不竭的富源,發掘不盡的寶藏呀。

北大學生的一般生活很簡樸,沙灘,馬神廟間,最流行的是四季可改裝的藍布大褂,短裝則以軍訓製服最通行。因為生活簡樸,清寒的學生才有“自給”維持的可能。

在校成績優良的學生,還有得學校助學金的希望。現在北大助學金的名額很多,今年得助學金者有八十三人,可見並不算難得。得全份助學金的人,一年得一百六十元,維持衣食等費是可以毫無問題的。即使得不到此項補助,學校學費甚輕,住宿在學校宿舍裏可以一文錢不費,最低限度的生活,每月隻要有幾元錢的夥食費便可湊合維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