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北大與學生運動(4)(1 / 3)

這兩位西方的哲學家,對中國的文化運動各有貢獻。杜威引導中國青年,根據個人和社會的需要,來研究教育和社會問題。無庸諱言的,以這樣的方式來考慮問題,自然要引起許多其他的問題。在當時變化比較遲鈍的中國實際社會中自然會產生許多糾紛。國民黨的一位領袖胡漢民先生有一次對我說,各校風潮迭起,就是受了杜威學說的影響。此可以代表一部分人士,對於杜威影響的估計。他的學說使學生對社會問題發生興趣也是事實。這種情緒對後來的反軍閥運動卻有很大的貢獻。

羅素則使青年人開始對社會進化的原理發生興趣。研究這些進化的原理的結果,使青年人同時反對宗教和帝國主義。傳教士和英國使館都不歡迎羅素。他住在一個中國旅館裏,拒絕接見他本國使館的官員。我曾經聽到一位英國使館的官員表示,他們很後悔讓羅素先生來華訪問。羅素教授曾在北京染患嚴重的肺炎,醫生們一度認為已經無可救藥。他病愈後,我聽到一位女傳教士說:“他好了麼?那是很可惜的。”我轉告羅素先生,他聽了哈哈大笑。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中國的思想界,自由風氣非常濃厚,無論是研究社會問題或社會原理,總使慣於思索的人們難於安枕,使感情奔放的人們趨向行動。戰後歐洲的西洋思想就是在這種氣氛下介紹進來的。各式各樣的“主義”都在中國活躍一時。大體而論,知識分子大都循著西方民主途徑前進,但是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受到1917年俄國革命的鼓勵而向往馬克思主義。《新青年》的主編陳獨秀辭去北大文學院院長的職務,成為中國共產運動的領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運動也促使知識分子普遍同情俄國革命。第三國際於1923年派越飛到北京與中國知識分子接觸。某晚,北京擷英飯店有一次歡迎越飛的宴會。蔡校長於席中致歡迎詞時說:“俄國革命已經予中國的革命運動極大的鼓勵。”

俄國曾經一再宣布,準備把北滿的中東鐵路歸還中國,並且希望中國能夠順利掃除軍閥,驅逐侵略中國的帝國主義。蘇俄對中國的這番好意,受到所有知識分子以及一般老百姓的歡迎。這種表麵上友好表示的後果之一,就是為蘇俄式的共產主義在中國鋪了一條路。

在這同時,許多留學歐美大學的傑出科學家也紛紛回國領導學生,從事科學研究。教員與學生都出了許多刊物。音樂協會、藝術協會、體育協會、圖書館學會等等紛紛成立,多如雨後春筍。教授李守常(大釗)並領導組織了一個馬克斯〈思〉主義研究會。當時北京報紙附欄,稱這研究會為“馬神廟某大學之牛克斯研究會”,不過作為嘲笑之對象而已。馬神廟者北京大學所在地也。此時北大已經敲開大門招收女生。北大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所給男女學生同等待遇的高等學府。教員和學生在學術自由和自由研究的空氣裏,工作得非常和諧而愉快。

北大所發生的影響非常深遠。北京古都靜水中所投下的每一顆知識之石,餘波都會到達全國的每一角落。甚至各地的中學也沿襲了北大的組織製度,提倡思想自由,開始招收女生。北大發起任何運動,進步的報紙、雜誌,和政黨無不紛起響應。國民革命的勢力,就在這種氛圍中日漸擴展,同時中國共產黨也在這環境中漸具雛型。告北大同學諸君

蔡元培

北京大學同學諸君鑒:

仆深信諸君本月四日之舉,純出於愛國之熱誠。仆亦國民之一,豈有不滿於諸君之理!惟在校言校,為國立大學校長者,當然引咎辭職。仆所以不於五日即提出辭呈者,以有少數學生被拘警署,不得不立於校長之地位,以為之盡力也。今幸承教育總長、警察總監之主持,及他校校長之援助,被拘諸生,均經保釋。仆所能盡之責,止於此矣。如不辭職,更待何時?至一麵提出辭呈,一麵出京,且不以行蹤告人者,所以避挽留之虛套,而促繼任者之早於發表,無他意也。北京大學之教授會,已有成效,教務處亦已組成,校長一人之去留,決無妨於校務。惟恐諸君或不見諒,以仆之去職,為有不滿於諸君之意,故特在途中匆促書此,以求諒於諸君。五四以後之北大世界

語宣傳運動傅振倫

北大為吾國最高學府,久為世人所公認。溯自1898年5月成立以來,在社會上,文化上,政治上,亦無一日而不居領導地位。五四運動之後,新文化潮流,澎湃全國,推其端倪,亦無不自吾北大發之。“文化策源地”,北大實足以當之而無愧色!今年12月17日,為北大成立三十五周年之期,同學等編輯專刊,以垂紀念。餘維世界語宣傳運動,五四以還,以北大為中心,實新文化運動史上重要之一頁;因就記憶所及,草成斯篇,以充篇幅。值此世界語運動中興之會,想亦同誌之所樂聞也!惜文獻無征,不免漏略耳。

世界語Esperanto為國際公用之語言文字,故亦名國際輔助語Internacia Lingvo Helpa。案“Esperanto”一字,在世界語中為“希望者”之意,初為斯語原始家柴孟霍甫Lazaro Ludoviko Zamenhof之假名;日本以其語推行全球,譯為今稱。國人性好因襲,遂以為定名焉。原夫製定國際公用話之理想,遠在希臘時代,即已有之,惟無正式方案提出。去今二百六十年前,始有人設計締造,繼起新創之共用語,不下百六十種。(說見柴孟霍甫所著世界語讀物Krestomatio de Esperanto)諸種人造語言之中,其最占勢力於全球者,厥為1881年公布之“Volapün”及1887年公布之“Esperanto”。世界語因為晚出,故能就Volapün之規模而改善之,簡當易學,致取Volapün之地位而代之。斯語今已風行寰球,各國已公認為唯一無二之國際語言文字矣。近人有撰《萬國通語論》者,係依據E.S.Pankhurst及O.Jespersen之著述而作,全為“Novial”語作宣傳,對於世界語有所指摘,戴有色眼鏡而觀察事物,當然不能辨其真色,其謬誤之處,何〈可〉不值一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