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故鄉的年(2 / 2)

當新年的鍾聲響起時,大人會在自在屋邊架起竹竿,排出一串鞭炮,小孩們則會到平房的屋頂放禮花,霎時間鞭炮聲回蕩於山穀,難掩歡呼之聲,五彩光閃耀於天空,照亮稚氣笑臉。

初一是個神聖的日子,行事言語宜謹慎,因為人們相信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吃過早餐,同一個家族的人會聚到一起,到各長輩之墓給其拜年,有時在一個山丘上,半山為拜年之人,半山為所懸之鞭炮,此時方知家族人氣之盛。鞭炮響起之時,驚天動地,硝煙如雲,蔚為壯觀。拜畢歸家,族人魚貫而行,第一人方至山頂,回望方知最後者未到山腳。

回來之後,照例是貼春聯,由家族中之長者手書,其儀式雖不正式,但仍很莊重:長輩威而不厲,晚輩敬而有禮。家鄉春天來得早,初十左右即可放風箏,雖然過了多年,但一般風箏的式樣仍無多大變化:用細線將薄而韌的竹篾紮成一“王”或“工”字,再用麵糊粘上報紙,然後在後麵加上幾根長長的尾巴,最後是係上細線。這時候,小弟小妹最得意的一句話就是:“你看到我在明媚的陽光下,小孩兒們在山上放風箏,大一點的男孩子就走高蹺,平常不敢學騎車女孩子就在兄弟們的保護下學騎車——“讓自已的兄弟跟在車後更有安全感。”

在天氣好的時候,大家也會去逛街,男孩子們騎車,比誰騎得又快又穩,往往寓禮讓之意,最後賽個旗鼓相當。女孩子們則在車後座為自己的兄弟加油,將剝好的桔子一瓣一瓣地喂兄弟,笑聲和歡呼聲總是與自行車同行。無論在過去的一年中遇到多少不快,這樣的溫馨浪漫足以讓每個人忘掉那一切。

大人們在幹嘛呢?很多人平時奔波在外,難得一聚,往往會聚在一起打打牌,擺擺龍門陣(此乃巴蜀方言,意為聊天,非打麻將),我們那兒最具地方特色的牌學名“川牌”,俗名“十四”,其圖案精美,最常見的是水滸和三國人物以及楊家將,其中有四張牌名稱中包含著大智慧:天牌,地牌,人牌,和牌——天地人和,故鄉稱之也!

隻有在離開故鄉的時候才能真正體會到人在故鄉的感覺真好,但是,眾多年輕氣盛的遊子的不歸卻恰恰破壞了這樣的美感——不歸的人越來越多,年味也越來越淡——為什麼隻有在破壞美感的時候才能體會到美感?

“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一曲《故鄉的雲》,多少遊子青衫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