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一下,改成一天一章,每章五千字,直到七百章結束。主要是老黯真的很喜歡整數,考慮後邊的篇幅,為了能在七百章結束,隻好放大每章字數。老書友都知道我這個奇怪癖好。嘿嘿。求推薦票吧,為了十萬票,應該差不多了呢。
鐵蹄鳴動,一名大律軍官策馬奔馳,踴躍激昂。
“殺!殺!殺!我大律軍天下無敵!”
旌旗招展,鋪天蓋地的大律軍隊在這一片開闊的地帶,密集的對北策軍陣地發起了潮水一樣的衝鋒戰。
“天下無敵!”
大律軍中猛然爆發山呼海嘯。
數萬大律軍,數萬仆從軍,像一波波不要命的怒潮,瘋狂的衝鋒,冒著無數的飛矢衝鋒。
卓昊麵無表情,仿佛能感覺撲麵而來的戾氣,環顧陣地,交代:“後置防線,準備撤退!”
“統領,這一次,我們要撤退多少?”一名將領問,眾多將領神色黯然,漲紅了臉,滿是羞憤。
卓昊凝視大律軍的攻勢,思緒轉動:“五十裏!後撤,五十裏。”
卓昊部後撤,韓邑部後撤,郭少潛部後撤。雖是有條不紊的撤退,總是後撤的戰報,也實在很容易讓人感到一種敗亡前的搖搖欲墜。
實非韓邑等人無能,實在是他們所麵對的大律軍太強大了,呈現絕對壓倒性的優勢。
韓邑統轄北策府第三軍團,麾下有三路約十萬主力。然而,韓邑的第三軍團卻承受著來自西南方向的一個大律主力軍團,兩個仆從軍團,三倍兵力的進攻。
是的,三倍兵力。而這,隻是大律和北策府之戰的一個戰場縮影。
“後撤,後撤,又後撤。”
袁川是北策府的新人,他不敢發怒,卻忍不住還是要抱怨:“我三番四次的強調過,盡量保住防線,不要被大律軍壓縮活動空間。”
袁川一年多前歸降,王策要挾大世交回親人之後,就把他打發來了北策府。憑出色的軍事才華,袁川很快就在缺乏人才底蘊的北策府出人頭地。
若不是礙於他一年多前還是大世的高級將領,隻怕一個督帥的位置是少不了的。饒是如此,他也憑出色的戰略戰術能力,被塞入作戰部(北策府還沒建國,作戰部就相當軍機院)。
袁川知道前線主將的為難,麵對三四倍的絕對壓倒性的敵軍,能不潰敗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關鍵在於,北策軍能放棄眼下的領土,就像大都督流無瑕說的,丟掉的領土,遲早能打回來。但絕對不能放棄戰略縱深。
丟失了戰略縱深,戰略回旋餘地,就是王策來了,也無力回天。袁川對此有最切身,最刺骨的體會,密陽之戰,王策就是壓縮了大世軍的活動空間,從而迫使大世軍最終連發動決戰的機會都喪失了。
一年半前的南北之戰,就是一個寫照。那次大會戰,不計戰靈軍,北唐和上陽雙方總兵力四百萬,這四百萬兵力是在多大的空間裏活動?
戰場橫向高達千裏,上陽軍和北唐軍的縱深加起來,也幾乎達到一千裏。幾乎就是一百萬平方裏。
兵力越多,需要的戰略空間就越大,這個空間,包括的是橫向和縱深麵積。甚至包括了天空。
袁川不是一個嘴碎的,可他這會兒真的一直抱怨。
“好了。”親自前來作戰部,在一旁聽取軍機參謀解釋戰況的流無瑕容顏精致明亮,不悅的皺眉嗬斥。
流無瑕沉吟,眾人都是屏住氣息。她以前是北流皇族,後來又做了北策府十來年的領袖,一身氣質已然養出,氣質盈滿,不是皇帝,卻也不輸給皇帝。
如今,流無瑕唯一缺的,就是一個真正的女皇名頭了。她想了想,輕聲道:“袁參謀所說的,我相信各位都懂。”
眾人點頭,戰略空間是非常重要的。
流無瑕一身氣質高貴,嫋嫋起身:“無論如何,一定要守住,守到北方王回來的時候,就是勝利。”
這一年當中,除了“北方王”這個尊號徹底流傳,並被承認以外,就沒發生太多大事。就好像王策每一次習慣性失蹤後,沒了他,天下就會變得無趣乏味許多。
過去的一年中,九洲格局沒有太大的變化。
悲催的上溫皇帝,雖然成為中洲人皇有好幾年了。可中洲混亂是由來已久的事,甚至能追溯到神戰,個個都是敢與天爭的猛人。根本沒人理會這個名義上的中洲人皇。
上溫被幾個國家聯手互相揍來揍去,總算,上溫皇帝有點兒膽色,親自出手轟殺。倒是戰勝吞並了幾個國家,局勢好轉,再有十多年,未必不能一統中洲。
可惜,上溫注定沒有時間。中洲又太過遙遠。
王策唯一沒去過的中洲,其實混亂是有根源的,是源自自身的傲氣和資曆。兩千年前,中洲還是世界中心。可惜,進入百國時代後,世界中心徹底轉移到東洲和北洲。
這種老牌的資曆和傲氣,頓時就成了巨大的反差。
南北之戰,重挫上陽,無力北上。隻有恨得牙癢癢的一邊加速休養,一邊眼紅的坐看東寧和平舉國歸順北唐。
東寧的舉國歸降,沒有人們想象中的容易。不過,唐帝就是親自帶著費飲血等人,去東寧溜達一圈,也才算是擺平。其中的過程,也就不為外人道了。
吞下東寧,尤其是以和平方式吞下,對北唐的好處非常大。北唐專心親自處理歸降的一係列善後,同時,精銳的南方軍橫掃東洲中部,吞並包括南魏在內的幾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