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論文集子與自己的一本博士論文《驀然回首-從個體生命視角重讀十七年小說》,一本擬出版的文學短論集《沉默處的言說》,再加上自己與段崇軒先生合著的兩本《名作雙解》,大致說來,這就是自己近六七年來基本的文字收獲了。
就像一位山區的農人,在蕭瑟的秋天,站在山崗上,看著分布於七溝八壑之中,那零零碎碎的小塊山地上的五穀雜糧。
慚愧!
雖然因為愧對師長與友人,自己幾年來自閉於一隅,但自己的內心深處,對他們卻是時時感念的。
2001年9月,我去河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那裏的導師劉增傑、劉思謙、吳福輝、關愛和、沈衛威、孫先科老師對我的指教是我終生難忘的。後來,由於我的導師沈衛威老師調到南京大學工作,我又有幸得到了許誌英、丁帆、王彬彬老師的指導,受益非淺。
近幾年來,王富仁、陳美蘭、何西來、王曉明、夏中義、方克強、喬以鋼等老師對我在學業上多有指點,雖因我性怯,經年甚至沒有一個問候電話,但他們對我講過的話,我卻是記在心上的。
董之林、陳飛龍、朱暉、常大林、林建法、張未民、朱競、李星、李國平、黃樹凱、夏義生、任芙康、徐南鐵、徐春萍、朱吉餘、畢光明諸位先生,或有幸相識,或未曾謀麵,他們對我的關注與扶持,令我心生感動。
山西的批評家群體,是一個非常好的學術集體,我為能生活在他們中間而感到十分幸運。
我也很感謝我們學校的領導,科研處與文學院的同仁,雖然先是三校的合並,後是教育部的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事繁且雜,但他們總是給我更多的理解與寬容。
而自己的收成卻是這樣地微薄。
慚愧!
歲末年初,我希望自己有一個新的開始,不至於總是愧對大家。
最後,我還要感謝山西出版局的張明旺先生,山西出版集團的王宇鴻先生,北嶽文藝出版社的王靈善先生,沒有他們的關照與付出的努力,本書是無法與讀者見麵的。
謝謝大家,我會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