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30年代,中國文藝界曾經爆發了一次京海之爭。抗戰勝利之後,沉寂一段時間之後的京海之爭又開始了。楊晦也開始表達自己的看法。他在1947年3月寫了一篇文章,題為《京派與海派》。在這篇文章裏,楊晦提出一個“農民派”的問題。他說:“在這個京派與海派的悲劇裏,我認為,有一個農民派的存在。隨著中國在抗戰期間社會運動的發展,這個農民派作家的問題,逐漸輪廓分明起來,然而,卻不為一般人所注意。我覺得,假使我們要解決京派與海派的問題,非提出這個農民派的問題來不可。”①在楊晦看來,當時的知識分子有三種階級或階層可供選擇,一是傳統的封建統治階級,二是商業買辦,三是廣大的勞苦大眾。京派和海派都是為前兩者的階級利益服務的,其審美意識和文藝觀念也深受影響。但是,當時的中國已經展開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革命運動,廣大的農民已經成為時代的主人。因此,知識分子,特別是農民出身的知識分子,應該形成屬於自己的文藝派別。緊接著“農民派”,楊晦提出了“農民文藝”。如果說“農民派”涉及的還隻是作家知識分子的立場問題,還不至於引起多大的誤解的話,那麼,“農民文藝”的提法因為和當時權威的文藝觀念之間存在某種相似之處,竟至引起了後來許多研究者的誤解。“農民文藝”和“農民派”這兩個概念之間的邏輯是一致的,有了“農民派”就自然會創造出“農民文藝”。但楊晦並沒有節省這個筆墨,他用了比論述“農民派”更多的篇幅來論證“農民文藝”的問題。1948年1月,楊晦撰寫了《中國新文藝發展的道路》一文,發表在《文訊》第8卷第2期上。他提出,“農民文藝”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為農民的農民文藝”,一種是“農民化的農民文藝”,這是寫農民生活但卻讓知識分子來讀的農民文藝。現在所著重的是前者。所以楊晦呼籲知識分子作家要到農村裏去,跟農民結合起來,共同擔當文藝革命,建立真正的而非改良主義的農民文藝。①
楊晦提出的“農民文藝”具有較大的理論價值和美學意義。遺憾的是,由於某種原因,學界對這一觀點的重視很不夠。大多數研究者都是把“農民文藝”同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的人民大眾文藝歸到一起,依據就是楊晦自己也這樣解釋過。筆者覺得這種理解還是有點隔,並沒有觸及楊晦“農民文藝”的深層意旨。筆者曾就這一問題請教過楊晦之子、現任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的楊鑄先生,楊鑄回憶說:楊晦生前摯友馮至先生曾對他說,“你的父親其實是一個詩人,他並未想到要做一個純粹的文藝理論家”。此言不誣。考察楊晦的前期創作和批評,這種詩人的眼光和姿態隨處可見。同樣因為詩人的眼光,楊晦對“農民文藝”的社會功利價值的訴求帶有明顯的烏托邦色彩。實際上,“農民文藝”和《講話》中的為工農兵服務的大眾文藝並不完全一樣。楊晦站在農民的身份立場,他感覺有必要建立屬於農民自己的文藝。筆者認為,楊晦的本意是要突出文藝的“農民性”或“農民氣質”,它可以包括工人、青年知識分子、小市民等,但以農民為主體。楊晦受到《講話》精神的影響是肯定的,但他並沒有照搬權威的理論,而是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曆和文藝經驗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楊晦認為,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文藝隻是少數人的專利,是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進行精神鉗製的工具,其中,廣大的農民階級就是最大的受害者。現在,隨著農民革命運動的展開,農民也有屬於自己的文藝,它是“采用我們民間流行的文藝形式,來反映我們的農民運動,反映我們的農民鬥爭,農民解放,反映我們的農民翻身,我們的農民站了起來的文藝”②。這難道不是一件具有曆史意義的事情嗎?
從1958年5月到1959年5月這一年的時間裏,楊晦先後撰寫了三篇有關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理論文章。在文章裏,楊晦結合新中國成立以來文藝界流行的觀念,比較係統地闡發了他對現實主義、浪漫主義以及“兩結合”理論的看法。1958年5月,楊晦撰寫了《關於現實主義問題》一文,這篇文章首先解決的問題是將“現實主義”加以還原。楊晦認為,人們對“現實主義”的理解比較混亂,實際上是把藝術的本質特性、反映的對象、作品中進步的思想傾向等問題一鍋煮了。因此混淆了各種創作方法之間的區別,實際上也取消了現實主義。現實主義被冠以“正確”、“積極”、“先進”、“進步”等光環,凡是不符合現實主義的作家作品都被歸為反現實主義。這種非此即彼式的二元論思維確實太機械、太僵化了。按照楊晦的理解,“現實主義”的概念用在不同的場合表示不同的含義,比如現實主義的人生觀、世界觀,現實主義的文藝思潮、文藝流派等等,但這些概念都不能深入現實主義問題的腹地,要想解決文學創作、文學史、文學觀念等問題,必須從創作方法入手去弄清楚現實主義。所以楊晦一再申明:“這裏所談的現實主義,是作為文學上的創作方法看,不作為文藝思想或世界觀看,也不作為文藝思潮,文藝流派看。”①很明顯,“創作方法”是一個中性詞,它不帶價值判斷,既然是一種方法,那與其他創作方法之間就沒有嚴格的等級界限了。而且既然是一種方法,別的文藝流派也可以拿過來使用,流派之間的壁壘被拆除了,許多糾纏不清的問題就會更容易解決了。同樣,楊晦也是從創作方法的角度去談浪漫主義的,而且往往把這兩種方法放在一起比較。楊晦接受了高爾基關於文學創作方法的觀點,認為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是文學史上兩個主要的傾向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