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巧降心火科學保健(2)(1 / 3)

(2)最好不要服用含有大棗、人參等物質的補品,這會使體內的“火”越來越大。

2.嘴唇呈淡白色。表明體內不管是氣還是血都處於相對匱乏的狀態。常見症狀:困倦、背痛、乏力等。

防治方法:

(1)每天可咀嚼一些帶紅色內皮的花生或幹棗。

(2)加強對營養比較高的物質的攝人,如雞肉、魚肉、雞蛋等。

(3)不要過度熬夜。

3.嘴唇呈青黑(紫)色。表明體內有明顯的血瘀氣滯。常見症狀:胸悶、做噩夢等。

防治方法:

(1)每天可飲用適量的山西老陳醋,因為老陳醋本身就有活血化瘀和改善心情的功效。

(2)每天堅持慢跑30分鍾。

4.嘴唇周圍泛起一圈黑色。表明體內有濕氣存在,腎和脾胃也有虧虛。常見症狀:食欲下降、下肢沉痛、小便頻多等。

防治方法:

(1)避免食用甜食或油膩的食品。

(2)飯後不要急於睡眠,這會導致體內因食物運輸遲緩而產生濕氣。

(3)每天晚上用熱水泡一下腳,這樣可將熱能直接補充到髒器內。

去除心火需利尿

在古代,尿血又稱為溺血,指的是小便中混雜有血液或者血塊。

有一小男孩突然尿血,父親將其送到了急診室,醫生首先給他開了化驗單,雖沒有查出血細胞,尿液卻是紅色的。一名老中醫看到後便說:“孩子肯定是急得上了心火,火正從小便裏排出去,因而尿液就是紅色的。”老中醫為孩子開了一副名叫“導赤散”的藥,此藥之所以名為“導赤散”,是因為赤代表赤紅之心,而“導赤”的意思就是將赤紅的心火疏導出去。小男孩僅吃了一劑藥,小便的顏色就恢複正常了。

心火盛的人往往都是因為著急而引起的,具體表現為:內心煩熱,感覺口渴,總是想要喝冷飲,小便發黃發紅,尿起來還有一種痛澀感,舌頭會生瘡,一般長在舌尖上(舌尖屬心)。

一般情況下,隻要出現內心煩熱、小便發黃發紅、舌尖生口瘡這三個症狀,就表明是心火旺盛,需要對其進行疏導。

許多人認為,如果上火,一吃去火藥,就必定要瀉肚,也隻有瀉肚,才能去火。其實,那針對的隻是胃腸實火。一般而言,胃腸實火導致的口瘡往往是在舌頭邊,而不是舌尖。倘若舌尖生口瘡或者出現舌尖破碎的現象,就必定是心火,此時,就隻能利尿,而不能瀉肚。

中醫認為,心和小腸是相對應的,心中如果有火,便會“移熱於小腸”,如小便發紅甚至尿血。因而若想要治療心火,就必須要利小便。

別讓大腦管太多

朱丹溪說:“人一生下來,就帶著病根,這個病根便是常常有餘的陽,是‘無病三分火’的火,其實也就是人所獨有的不斷動著的‘心’和永遠難以填滿的欲壑”。這也正如醫學專家陳小野所說的“生病是因為高層次功能對低層次功能的抑製”這一理論。

人之所以區別於動物,就是因為人有“心”,有靈魂,有複雜的情感和一定的思維能力。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些人的高層次功能使得人非常容易上火。

通常,腦子聰明、想法比較多的人,尤其是他們沒有一個好心態時,往往都極容易上火。中醫傳統養生文化的核心是心靜,古代名醫講究“靜者壽,躁者天”“養生以調神為主,調神以不用神為主”,其目的就是不用神,不動心,讓心保持安靜。

人們常說:“心靜自然涼。”涼其實就是沒有一點多餘的火,當心保持涼的時候,也就是最健康最自然的狀態。心處於這種狀態,便可以讓低層次功能正常發揮,如胃腸正常蠕動、血管自然舒張、免疫係統啟動,這樣人也就能夠處於不上火的健康狀態。

古代的禪師衣食都很儉樸,並且經常風餐露宿,但卻總能盡享天年得長壽,這是因為,他們心中往往沒有任何雜念,雖然高層次功能缺位,但下層的功能卻可以各盡其能。如今,許多人也學禪師們不吃肉,隻吃素,殊不知,如果隻是食素,而內心不素不靜,是不會像禪師們那樣健康高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