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炎的治療原則為:侵襲性一經確診應盡早手術;手術方式和範圍應根據病變範圍和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病變並不嚴重者可以采用鼻內鏡手術徹底清除病灶及病變組織。若嚴重,則可采用其他手術進行有針對性的根治。此外,藥物治療也非常重要。
不要拿“胃喜為補”為嘴饞作辯護
中醫把脾胃稱作“後天之本”,我們需要好好地養護脾胃,經常嗬護它,時時關心它,才能讓我們一生吃得香、過得好。但請不要單純以“胃喜為補”來養護它,如果單純將其作為養護的目的,脾胃並不見得會健康。
現實生活中,脾胃不好的人到處都是,並不比心腦血管病患者少,但由於它並不會威脅到生命,所以總是為人們所忽視。90%以上的人一生中都會有胃痛、胃脹、反酸、噯氣、呃逆所帶來的脾胃不適。脾胃作為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更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第一道關卡,由於脾胃每天都要消化我們所吃的食物,每天都必須辛苦工作,所以我們需要保護它的健康。
清代著名醫學家葉天士曾說過“胃喜為補”。意思是說進補首先要讓胃喜歡。胃和人一樣,它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如果吃下去胃喜歡的食物,胃就會開心,也就很容易吸收其營養,進補也是如此。
一般而言,進補不喜胃有兩種情況,第一是食物不對,對脾胃有妨礙;第二是體質的關係,脾胃病也分寒熱與虛實,如果不講寒熱虛實,不分辨體質陰陽,盲自進補,很容易導致胃出問題。補藥中黃芪、黨參、西洋參、高麗參容易阻礙脾胃的氣機,如果補食不得當,就會堵塞脾胃,出現食欲減退,脹氣,口舌生瘡,痔瘡發作,大便秘結,裂肛等情況。因此,進補時一定要科學地進補,這樣才能兼顧到脾胃的喜好,矯正體質的偏差,治療慢性病。
脾胃的各種症狀與實際的病理情況不一定是成正比的。現實中,感覺病很嚴重的人,不一定有很大的問題,而一些自我感覺還好的人,卻會出現嚴重的胃病。但無論是嚴重還是較輕微,都對健康有著重大的影響。所以預防脾胃病非常重要,以下是預防脾胃病的幾種措施:
首先,飲食防寒涼。脾胃是否健康與飲食有著密切的關係。想對脾胃好,寒涼的食物一定要少吃,如大閘蟹、柿子、香蕉或冰凍飲料等,這些食物如果吃得過多就會引起腹瀉,所以食用時要有節製。同時飲食一定要與自己的身體狀況相吻合。
其次,要注意脾胃的防寒。季節交換是脾胃病容易發作的時期,尤其是秋冬季節交換。從中醫角度說,脾惡濕,胃喜潤燥。但秋季到冬季的轉換過程中,由於天氣從涼變寒,濕寒很容易刺激脾胃。當氣候變化快時,會出現忽冷忽熱,濕度較高,氣壓低等情況,會讓脾胃更不舒服,因此秋冬預防脾胃病首先要在季節轉換的時候注意脾冒的保暖。
最後,要注意調養心情。脾胃是情緒變化的晴雨表,脾胃病是否發作與情緒有很大關係。中醫有“因鬱致病”“因病致鬱”的說法,如果情緒總是不好就會引起脾胃病,同時脾胃病也會影響人的情緒。因此,一定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以免傷了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