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 / 1)

我們每天麵對生活,有人感到無比幸福,有人會灰心喪氣。假如我們每天麵對死亡,你的態度會怎樣,其實大家每天在麵對,很少去思考這個問題。每活一天,我們就向死亡走近一步,隻是大家沒有去感覺她的緊迫。書中的主人公在得病的那一天就感覺到死亡的臨近,她用生命洪流將這顆人生暗礁奔湧而過,激起了美麗的浪花。死亡不是生命的反麵,而且是生的要素。有了它的約束,生命時空有限,人生中的一切取舍、抉擇才變得珍貴,也對每個人公平,生命本來沒什麼特別意義,每個人對它的態度不同就顯得意義不同。

夫妻兩人相繼患上癌症,這對堅強的夫妻沒有被疾病擊垮,妻子陳立文化療23次,放療68次,她在生病期間依然拿起筆,在草稿本上記錄病中的所見所感。“經曆了幾年的痛苦,感覺活了幾輩子那麼長。痛苦的日子很漫長很漫長,身在其中時,常常給人一種望不到邊際的絕望。在痛苦的絕望中,我開始幻想美好的如夢如幻的天堂。”在跟病魔作鬥爭的過程中,她文思泉湧,她將這疼痛化為生命鞭策,艱難記下自己不屈的瞬間,丈夫劉國棟就幫他整理、錄入電腦。在丈夫的鼓勵和幫助下,陳立文創作了《陳立文詩集》,以及21萬字的小說《殘夢天堂》,這兩本書是他們協力完成的肺腑之作,很值得一讀。

抗癌的五年,令他們痛苦的五年,在煉獄般生活卻也是他們綻放的五年。他們抗擊死亡,樂觀向上:“不要害怕,也無須歎息你曾擁有過燦爛的生命,這便足矣。把握住每一個美好的瞬間,用心地用心地去珍惜!”困難麵前,他們收獲了人生,收獲了友情,親情,社會關愛。他們自強,互愛也感動了無數人。這些東西會變為永恒,任憑時間流逝,永遠會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