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茶花女之戀 小仲馬與阿麗芬茜娜(1 / 3)

由於與父親同名,又都是作家,世人向來習慣以“大仲馬”與“小仲馬”來區分這對父子。

大仲馬(Alexandre Dumas Pere,1802—1870)

法國著名的小說家和劇作家,代表作有《基督山恩仇記》、《三劍客》、《鐵麵人》等等,被推崇為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的代表。

小仲馬(Alexandre Dumas Fils,1824—1895)

法國著名的小說家和劇作家,《茶花女》是其成名作,後來又被改編為歌劇,更加深入人心。他的作品深富寫實風格,並喜歡以描寫當時資產階級社會的頹廢為主題,被視為問題劇的先驅。

小仲馬不止一次告訴過阿麗芬茜娜,他對她是一見鍾情;然而她卻不是。

沒錯,在1844年那個早秋的晚上,當他們在巴黎瓦裏葉泰劇院初次相遇的時候,她確實從他的眼裏讀到了無限的愛慕,但是——哪個男人見到她不是這樣?這有什麼稀奇呢?

一開始她對他並沒有什麼興趣。多年與男人周旋的經驗,使她對男人有一種敏銳的“判斷”,有些男人是她實在懶得浪費時間的,而小仲馬剛好就是屬於這一類的男人。

首先,他太年輕,隻不過才二十歲,與她同年。阿麗芬茜娜向來比較偏愛年長的男子,若仔細分析起來,有心理因素,也有現實因素。阿麗芬茜娜的父親十分冷酷無情,阿麗芬茜娜還未成年便被父親給賣了,後來才輾轉被人帶到巴黎來。或許就是因為從小缺乏父愛,使得阿麗芬茜娜總喜歡從年長的男子身上尋求關愛;再說,年長的男子也才會有能力關愛她——經常請她吃飯,帶她看戲,送她首飾,送她衣服,送她金錢……她生活中的一切花費,全是靠這些熱情的追求者所提供的;而年輕男子除非家財萬貫,家裏又非常放任,不過問他究竟把錢用到哪裏去,否則怎麼可能提供她足夠的開銷?小仲馬卻顯然不是這種“幸運”的年輕人,他隻不過是一個對文藝有興趣、可能頗有些文采的家夥罷了。

不過,即使在初次相遇之後不久,阿麗芬茜娜就已在心裏把小仲馬從追求者名單中剔除,小仲馬卻忍不住總是癡癡地跑去探望她。他真的是被她給迷住了。

而他畢竟也是談吐不凡,懂得又多,又總是充滿活力,對阿麗芬茜娜更是勤於讚美。隻要阿麗芬茜娜正巧有空,她倒是不反對他在家中坐一坐,兩人愉快地聊一聊。

“這就是年輕人可愛的地方了。”阿麗芬茜娜有時會這麼想。

畢竟,絕大多數年長的男子對於朗誦情詩、說情話這一套,早就荒疏許久,偶爾跟小仲馬這樣有趣的年輕人在一起,也實在蠻有情趣的。

阿麗芬茜娜尤其痛恨那種仿佛把她視為商品的行徑,偏偏上了年紀的人有時有意無意就會流露出這種味道——他們提供金錢,她則提供青春和美麗,大家在一起隻不過是各取所需罷了。雖然實際上阿麗芬茜娜其實也不能說這不是事實,然而,如果有人做得這麼明顯,這麼絲毫不加掩飾,還是會令她感到非常地生氣。

最主要的是,阿麗芬茜娜確實感受到小仲馬的真心。他讓她覺得,他確實是由衷地珍視她、尊重她,非但從來不曾把她視為商品,還把她捧在手心裏,全心全意地追求。這種感覺實在是太棒、太美好了,或許在很久很久以前,阿麗芬茜娜也曾經擁有過這種純真的感覺,隻是這麼多年下來,虛情假意早就淹沒了一切。

如今隻要一和小仲馬在一起,阿麗芬茜娜就有一種奇妙的感覺,仿佛又重回那段早已流逝的純真年代;更何況小仲馬是那麼的細心,在當時那麼多的追求者中,隻有他注意到她特別喜歡茶花,也隻有他經常關心她的健康。至於其他人,反正她的屋內總是布滿鮮花,而花不過就是花嘛,誰有工夫去一一辨識它們,並牢記它們的名字?此外,反正她也是經常咳嗽,似乎也沒有什麼大礙,那些來來去去的男人一個個早就習慣了。

隻有小仲馬,每當她一咳,他總是滿臉愁容,頻頻問她:“你還好吧?是不是我的話太多了?你要不要休息一下?”

久而久之,阿麗芬茜娜很難不深受感動。